准则|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夫唯道,善贷且成( 二 )


德是由道的引导着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 德是道真气在个体中聚集的显现 。 德的聚集的生成及表现 , 完全依据道的准则 。 有德必定有道 , 有道才能生德 。 道之容貌 , 空空无物;德是道性的显现与影像 。 德性即道性 , 空虚混沌 , 无善无恶 。 "恍"是人们有限观念对无限事物观念的反映 , "惚"是人的有限意念对无限创造意念的造意 。 简单讲'恍惚’就是人们对可解释的、不可解释的现实事物的一种意念 。
道的体现和作用 , 模糊、混沌、迷离难于捉摸 。 在混沌模糊之中 , 好象有道的形象;在迷离瞬息之间又好象有很现实的事物存在 。 道深远曲折 , 深奥迷蒙 , 但其中有精(五行之运 , 因精有魂 , 因魂有神 , 因神有意 , 因意有魄 , 因魄有精)生万物而不穷;其精浑朴纯真 , 确信其生化万物 ,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 这种精神永不调敝 , 恒常不变 。 道呈现出来的德是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 。
道呈现出来的德是衡量人们行为的准则 , 是做人的根本 。 遵照道呈现出来的德的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 善行及其它举动 , 是人们追求道呈现出来的德的方法 。 学人应当以道的行为规范为准则 , 由善聚德 , 自然进入德行圆满、无善无恶的境界中 , 与道相合 。
【学习札记】上德表现唯道从 , 微妙精深似窈冥 。 大道恍惚不易辨 , 确有精信在其中 。 道本无形似若存 , 实存不虚亦无声 。 从今溯古探其名 , 追求美德铸灵魂 。
益谦章第二十二
【原文】曲则全 , 枉则直 , 洼则盈 , 敝则新少则得 , 多则惑 。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 ,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 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
【注释】
①曲:偏 , 部分 。 全:全面 , 全体 。②枉:弯曲 。③洼:低凹 。④敝:衰败 。 新:更新 。⑤得:在此为适时得宜之意 。⑥惑:迷乱 。⑦抱:守 。 一:少到极处 。 执一 , 即守此形变之始 , 也就是“守于中” 。 式:法式、法度 。⑧见(xiàn):显露、炫耀 。 明:明显 。⑨自是:炫示自己 。 彰:显著 。 ⑩伐:积功 。⑾矜:自夸 。 长(zhǎng):长进 。⑿岂虚言哉:难道仅仅是一句空话吗? ⒀归:本、宗旨 。 诚全而归之:要真正以此为宗旨 。
【译文】
曲则全(弯曲向往着最完美的世界) ,
枉则直(大的弯曲则向往着一条直线) ,
洼则盈(身置低洼处目标着盈满) ,
敝则新(旧孕育出新) ,
少则得(少向着得) ,
多则惑(多感受着迷惑) 。
是以圣人抱一(所以圣人悟道会专一致志) ,
为天下式(这样才能成为天下的榜样) 。
不自见故明(不自持己见反能明白事理);
不自是故彰(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显);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负蛮干反能获得成功);
不自矜故长(不自认圣贤反能成为首领) 。
夫唯不争(正因为无争) ,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天下反而没有与你相争) 。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古人所言“曲则全”者) ,
岂虚言哉(怎么会是虚言呢)?
诚全而归之(诚信此道者天下将归属他) 。
曲则全 , 枉则直 , 洼则盈 , 敝则新 , 少则得 , 多则惑 。 所以圣人抱定不为人所知的态度而成为天下的典范 。 他不表现自己 , 因此十分显著;他不标榜自己 , 因此非常突出;他不夸耀自己 , 因此能有所成就;他不自负 , 因此成为领导 。 正因为他不去争什么 , 所以天下也就没有什么人可以与他去争 。 古人所说的“曲则全”等等的那些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实在是任何事物都在遵从这一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