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夫唯道,善贷且成( 五 )


【学习札记】委曲求全勤补拙 , 弱已饶人小自我 。 虚心谦逊柔亦韧 , 骄傲自大易受挫 。 抱一不争无所夺 , 事业成就免蹉跎 。 自静自知增智慧 , 诚全归一与道合 。 “枉则直” , “枉”是违背事物自然的规律的有为的办法 , 是违背'道’的理论的 。 枉就是人为的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 , 直是人为的、暂时的、勉强的 。 人强以争直 , 结果反至于枉 。 所以圣人顺其枉而不逆 , 枉而求直 , 屈而忍之 , 顺而化之 , 故能固其全德 。 “洼则盈” , 是说水性下流 , 凡是低洼的地方 , 最容易盈满 。 圣人心性以洼下自处 , 以谦虚为怀 , 不敢为天下先 , 不与天下争 , 就好比地之洼下一般 , 虽无心求盈满 , 但其洼下之德未尝不满 。 洼而能盈 。 “洼”即谦下之德 , 甘处人不愿处的卑下之位 。 正因为有处下不争之德 , 故天下人亦不能与之争 。 由此可知处下不争而得的道理 。 “弊则新” 。 “弊”者 , 指故旧的东西 。 有“弊”方能知新 , 有“弊”方知更新 , 温“弊”方能图新 , 修道(将自身的性与道合为一体)者修于内而不修于外 , 自处谦下 , 自受弊薄 , 不与人争新 , 而心境却常常自新 。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 ”圣人深知道德贵乎隐 , 所以常养于弊 , 使旧可以化而为新 。 “少则得” , 人心险恶 , 莫过于贪 , “少”就是简单、小、舍 , 得就是德 。 “少则得” , 就是人的私心欲念与道德的对应关系 。 私心愈少 , 公心愈得 , 欲望愈少 , 德心愈得 。 圣抱元守一 , 少私寡欲 , 不使七情妄动 , 专心养性 , 不致五性失和 。 抱一之道既得 , 一贯之理时行 。 自取其少 , 得而反多 。 这种有形与无形的转化之理 , 是天道“佑谦”的法则 , 故曰“少则得(多)”反之'多而惑’即是反理 。 知识愈多 , 烦恼愈大 。 财富愈多 , 痛苦越深 。 所以佛经里把烦恼叫作“烦惑” , 愈有烦恼 , 思想就越迷惑不清 , 认识大道之理就越难 。 欲修大道者 , 应先除尽情欲 , 断除烦惑 。 不清心寡欲 , 便不能得一贯之理 。 不能守抱一之道 。 辩证法告诉人们:凡事凡物 , 凡名凡利 , 追求多者 , 必失于一 , 失一就是失道 。 故曰“多则惑” 。 圣人舍其多而守其一 , 舍其繁而就其简 , 舍其奢而就其朴 , 所以其理不惑 , 其事不乱 。 故圣人观万物之理 , 即一物之理 。 观万人之事 , 即一人之事 。 能化万为一 , 又有何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此句是总结上文六句 , 都是讲的抱一之道 。 老子说:自古以来 , 有道的圣人 , 必是“抱一为天下式” , 巍然而不拔 , 固守道一的原则自处 。 “一”就是道 。 道无极就是'一’ 。 无极生太极 , 太极生'二仪’ , '二仪’生万物 , 就是'一生二 , 二生三’ , 世间万事万物虽千差万别 , 但皆是禀受道之一气 , 得天地'阴阳’而生 。 “一”是混元无极大道 。 在人身即为一点虚灵不昧之光 , 在物则为自然之本性 。 圣人守一 , 乃知万事万理 , 所以成为天下人修身、治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式 。 天下万物各具一理 , 同出一源 。 以一理推之 , 物物皆此理 , 事事无不通 。 圣人所抱者虽一 , 所应者却无穷 。 所以天下之人 , 不教而自一 , 天下之物 , 不齐而自一 。 这就是“抱一法式”之妙 , 也是万物“归一”之道 。 “抱一”就是修心 。 修心之道 , 儒曰“正心” , 佛云“明心” , 道名“炼心” 。 心皆一心 , 法皆一法 , 修持虽各有小异 , 证果却无不同归 , 仙佛圣真之名 , 就是此“一心”圆满至善之别称 。 从心起修 , 则一真一切真 , 一证一切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