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刘先银经典点说《道德经》昔之得一者,夫唯道,善贷且成( 三 )


【评析】老子在这里告诫人们 , 要摒弃急功近利 , 只图眼前的喜好 , 准确把握事物间的依存关系 。 既看正面 , 又看负面;既得 , 又不得 。 遵循大道不争而得的法则 , 就能有大的收获 。 抱一不争 , 方能自善其身;谦虚谨慎 , 自然周全已身 。 能柔曲顺应(自然)就能自我成全 , 行为不合乎正道(自然)就不能弯曲 , 谦虚低下能自我充盈 , 事物有凋敝就有新生 , 少取则真得 , 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 。 因此 , 圣人以道作为行为的楷模和处理天下复杂矛盾的法则 。 不执着于己见 , 所以能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 , 所以能彰显善道;不自我夸耀 , 所以功德显要;不装腔作势 , 所以能图谋长远 。 正因为他与天下无争, 所以天下就不会(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 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顺应(自然)就能自我成全"的道理是空话吗?它是实实在在能使人保全而善终的 。 “曲则全”是我们先祖早就发现的宇宙真理 。 《易经·系传》说:“曲成万物而不遗 。 ”宇宙都是曲线的 , 是圆周形的 , 而不是直线所构成 。 观察物理世界 , 没有一件事物是完全的直线所构成 。 银河星系呈圆形旋转 , 太阳系有八卦九宫之形 , 北极就有各类不同曲线光形 。 树木有年轮 , 果实多圆体 , 万物无不由曲线构成 , 故曰“曲成万物” 。 “曲则全”是道的规律 。 '曲’是万事万物无为的对自然发展的迎合 , 是保全而善终的方法 。 曲则全 。 曲成万物而不遗 。 这个曲字 , 是非常妙的 , 老子有一句话叫 , 曲则全 , 有人说读了【老子】会成为谋略家、阴谋家 , 很厉害的 。 因为老子告诉我们不要走直路 , 走弯路才能全 , 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 。 就像教育小孩因为玩火 , 直接责骂小孩就跑了 , 但用方法转一个弯 , 拿一个玩具给他 , 就不玩火了 , 这是曲则全的意境 。 老子的这个曲字的原则 , 也是从《易经》这里面来的 , 孔子也发现了这个道理 。 因为研究【易经】就知道宇宙的法则没有直线的 , 现代科学也证明太空的轨道也是椭圆的 , 所以万物的成长 , 都是走曲线的 。 人懂了这个道理 , 就知道了人生的道路太直了不好 , 要转个弯才能成功 。 现在的美术学也讲求曲线的美丽 , 万事万物 , 都没有离开这个【易经】的大原则 。
“曲则全”是道的规律 。 '曲’是万事万物无为的对自然发展的迎合 , 是保全而善终的方法 。 “枉则直” , “枉”是违背事物自然的规律的有为的办法 , 是违背'道’的理论的 。 枉就是人为的改变事物的发展规律 , 直是人为的、暂时的、勉强的 。 人强以争直 , 结果反至于枉 。 所以圣人顺其枉而不逆 , 枉而求直 , 屈而忍之 , 顺而化之 , 故能固其全德 。 “洼则盈” , 是说水性下流 , 凡是低洼的地方 , 最容易盈满 。 圣人心性以洼下自处 , 以谦虚为怀 , 不敢为天下先 , 不与天下争 , 就好比地之洼下一般 , 虽无心求盈满 , 但其洼下之德未尝不满 。 洼而能盈 。 “洼”即谦下之德 , 甘处人不愿处的卑下之位 。 正因为有处下不争之德 , 故天下人亦不能与之争 。 由此可知处下不争而得的道理 。
“弊则新” 。 “弊”者 , 指故旧的东西 。 有“弊”方能知新 , 有“弊”方知更新 , 温“弊”方能图新 , 修道(将自身的性与道合为一体)者修于内而不修于外 , 自处谦下 , 自受弊薄 , 不与人争新 , 而心境却常常自新 。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苟日新 , 日日新 , 又日新 。 ”圣人深知道德贵乎隐 , 所以常养于弊 , 使旧可以化而为新 。
“少则得” , 人心险恶 , 莫过于贪 , “少”就是简单、小、舍 , 得就是德 。 “少则得” , 就是人的私心欲念与道德的对应关系 。 私心愈少 , 公心愈得 , 欲望愈少 , 德心愈得 。 圣抱元守一 , 少私寡欲 , 不使七情妄动 , 专心养性 , 不致五性失和 。 抱一之道既得 , 一贯之理时行 。 自取其少 , 得而反多 。 这种有形与无形的转化之理 , 是天道“佑谦”的法则 , 故曰“少则得(多)”反之'多而惑’即是反理 。 财富愈多 , 痛苦越深 。 辩证法告诉人们:凡事凡物 , 凡名凡利 , 追求多者 , 必失于一 , 失一就是失道 。 故曰“多则惑” 。 圣人舍其多而守其一 , 舍其繁而就其简 , 舍其奢而就其朴 , 所以其理不惑 , 其事不乱 。 故圣人观万物之理 , 即一物之理 。 观万人之事 , 即一人之事 。 能化万为一 , 又有何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