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大学》之道之二:八目正人生( 三 )


第四层学问 。 知识要变成学问 , 你就得下功夫 。 知识不等于学问 。
第五层智慧 。 学问到了一定的程度 , 它才会变成一份智慧 , 智慧是在学问基础上达到的 。
通过刚才五个层面的解剖 , 大家就知道 , 你要致知 , 致 , 在这里一是到达 , 第二是探索 , 第三是已经达到了 , 已经完成了 , 这个致字包含了这样好几层意思 。 所以致知就是要完成智慧 。 一句话 , 你的智慧要圆满 , 才称为致知 。 致知的全部解释就是智慧圆满 。 所以格物的目的就是要让你解剖整个物质世界 , 达到对物质世界的一份圆满的智慧 , 这才叫格物致知 。 我们很多人对格物致知轻飘飘就带过去了 , 在古人那里 , 格物致知远远不是你这个方式 。 格物有三层 , 致知有三层 , 达到最完整的一层就是要你的智慧达到圆满 。 格物致知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完成智慧的圆满 。
3.诚 意
《大学》最关键的词来了:诚意 。 这是东西方文化、古今文明在分水岭上的一个关键 。 如果要展开说是没尽头的 , 我们只把宋明理学的流派做一简介 。 因为简介以后才能把诚意二字的真精神说出来 , 不然很多人要误解诚意二字 。
A.儒家学术流变
宋明理学 , 在人类学术史上 , 用英国剑桥大学学术界的一份共同认可来说 , 在人类古代的全部学术中 , 最值得称道的是中国的宋明理学 。 这是学术探索上的一份共识 。 从中国学问来讲 , 孔子之前的上古学问是通过六艺来表达 。 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 到了孔子 , 删订成诗、书、礼、易、乐、春秋 。 自孔子整理后 , 经过董仲舒尊为六经 。 在董仲舒之前儒学还不称为经 , 还属于子学 。 春秋战国时期 , 周天子衰微 ,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 都是周朝的乱臣贼子 , 在争夺天下中形成了诸子百家各自独唱高标的天下形势 。 当时老子在周朝当一个图书馆的馆长 , 管一批周天子的书 , 周天子在那时已经衰微了 , 各大诸侯成立了很多国家 , 但周朝的余威 , 立朝的典制、典籍还在 。 而孔子这个人呢 , 当过管仓库的职官 , 以及畜牧方面管牛羊的小官员 , 然后主要从事周朝礼仪方面的管事 , 又被鲁国国君聘用为司寇 , 也就是相似现在的司法部长职务 , 但只当了三个月 。 孔子从现实人生讲 , 是一个素衣 , 所以后人称他为素王 , 他没有当过什么大官 , 一身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和美德没被任用 。 原因在哪里?“曲高和寡 , 理大于用”。 孔子之前 , 天下学问是贵族的学问 , 孔子从传授弟子开始 , 学问才从贵族与国君的领域慢慢向民间转移 。 中国因孔子而有民间教育、有大众教育 , 中国的教育以孔子为祖师 , 原因就在这里 , 因为孔子之前全部是官学 , 是孔子才把学问带到民间 , 而孔子主要学的是周礼 。 但老子呢 , 他也主要在周朝管理一些皇家的文献 。 春秋战国形成的诸子百家 , 都是在贵族、士大夫各家的私人学府里面展示出的学问 , 都是为群雄立国争天下服务的 , 所以诸子百家都各自争雄 , 独唱高标 , 各具千秋 , 但是都不能形成一个全面的文化体系 。 所以从宏观讲 , 从当代文化角度讲 , 就是一个字“乱” 。 董仲舒为什么要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就是为了结束这一个“乱”字 。 因为周朝乱了以后 , 经过春秋 , 经过战国 , 秦始皇虽然统一也才十多年 , 经秦末一乱 , 最后刘邦统一天下 。 但战乱统一了 , 不打了 , 可是天下思想学问的主张还是乱七八糟 。 国家统一了 , 思想不统一就不行 , 所以董仲舒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乃是社会统一、国家统一必然带来的文化思想统一的结果 。 但是 , 董仲舒的文化统一是强力的统一 , 是通过政权力量把思想文化强行的弄到一起 , 这一弄还不能形成有血有肉有机统一的文化体系 。 所以到了西汉末年 , 又出现了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 。 到了东汉 , 古、今文两个学问在官学上争得不得了 , 而且在对诸子百家的融合过程中 , 特别在易经融合的时候 , 那争夺就更多了 。 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孟熹、京房、费直、伏生、孔安国、大小戴、刘向、马融、郑玄等人的学问 , 杨雄的学问 , 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学问 , 在官学内部分得很多 。 东汉时佛教就传入中国 , 到了魏晋时候 , 道家玄学和魏晋的佛学 , 那是越来越昌盛 。 到了隋朝、唐朝 , 特别是唐太宗定国以后 , 第一个提出开科取士用儒经 , 这就是官学定形的开始 。 提倡科举是董仲舒 , 他提出用儒经来取天下学士 , 但是没得到官方认可 , 以后历代皆有倡议 , 但直到唐太宗时 , 才以皇帝和朝廷的名义用儒经(以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为标准)来开科取士 , 但同时又以道学、佛学与儒学同尊 。 比如唐僧取经就是唐太宗做的事 , 唐太宗之前没有哪个对和尚这么尊重 。 道家学问在唐朝成为官学是因为李世民跟李老子同姓啊 。 这就看出天下学问 , 既有儒学作为官学 , 还是有道学、佛学、乃至诸子百家跟官学之间的这一份分羹和相互争夺 , 说明文化体系还不统一 。 简单说 , 虽然董仲舒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但后世这几百年还没完全统一起来 。 唯有到了宋、明时期 , 有了宋明理学的时候 , 中国学问才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 。 现在学术研究把古代学问这个方面确实抓住了 , 所以英国皇家学院 , 英国剑桥大学及凡是研究汉学的 , 都对宋明理学投以一份崇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