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强|专访|《波德莱尔传》译者董强:为君歌一曲,忧苦自云散( 五 )


董强|专访|《波德莱尔传》译者董强:为君歌一曲,忧苦自云散
文章图片

波德莱尔在工作(油画)
可能是由于连续的工作 , 大脑缺氧——我当时在巴黎住的房子不大 , 桌子也不像是个书桌 , 椅子还特别高——突然某个时刻 , 我“咣当”一下就晕倒 , 摔倒在地上了 。 那是我唯一的一次濒死体验 , 感觉坠落到了一个特别深邃的深渊里 , 自己不停地往下掉 。 这时有一个声音告诉我 , “要是碰到底 , 你就死了 。 ”结果在碰到底之前 , 我醒了 , 强撑着往床上去躺 , 一沾着枕头那个晕眩感又来了 , 还是觉得整个身体在往下掉 。
董强|专访|《波德莱尔传》译者董强:为君歌一曲,忧苦自云散
文章图片

波德莱尔的书桌(巴黎市历史图书馆藏)
董强|专访|《波德莱尔传》译者董强:为君歌一曲,忧苦自云散
文章图片

波德莱尔的书桌铭牌(巴黎市历史图书馆藏)
我在巴黎翻译这本书的住宅 , 离波德莱尔的出生地很近 。 他出生在巴黎6区的奥特菲伊街 , 离我当时的住地就两条街 。 我住的地方是著名音乐家圣-桑的出生地 。 作为译者 , 翻译书最大的快乐就是能跟作者聊一聊 , 去书里提到的地方走一走 。 当你带有一定的觉知 , 即便是走在一条陌生的街巷 , 你也能马上意识到 , 哎 , 这里当年波德莱尔曾经来过 。 这样你会觉得和他 , 同巴黎 , 甚至和这个世界都更亲近了 , 你再也没有异乡人的感觉了 , 它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 反倒是有一次 , 我在序言中也写到了 , 去翁弗勒尔寻找波德莱尔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 在当地旅游服务中心 , 我问一位实习生小姑娘 , “波德莱尔的故居在哪里?”没想到她抬起头来一脸懵懂 , 反倒问我 , “波德莱尔?这个名字怎样拼写?”那一瞬间 , 我真以为自己听错了?!这感觉就像是你到了绍兴 , 问当地的年轻人 , 鲁迅故居在哪?结果他竟然都不知道谁是鲁迅 。
董强|专访|《波德莱尔传》译者董强:为君歌一曲,忧苦自云散
文章图片

董强寻访波德莱尔居住过的地方
董强|专访|《波德莱尔传》译者董强:为君歌一曲,忧苦自云散
文章图片

董强在巴黎翻译《波德莱尔传》时的照片
另外 , 波德莱尔刚继承遗产的时候 , 他和女友搬到了巴黎的圣路易岛上 。 那里现在是巴黎的富人区 , 都是特别高的老房子 。 波德莱尔在圣路易岛上生活了很长的时间 , 在那买画 , 晚上和一帮哥们儿嗨 。 我记得在翻译这本传记的时候 , 也经常去圣路易岛 。 散步就去了 。 我对巴黎是特别熟悉的 , 在那生活了近10年 , 大街小巷都特别熟悉 。 朋友去巴黎 , 我通常都会嘱咐一句 , 你如果走丢了给我拍个照 , 微信发给我 , 看照片我就知道你是在哪儿 , 告诉你怎么走(笑) 。 翻译一本书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之一 , 就是能够去这些和书里面人物、事件相关的地方走走转转 。
董强|专访|《波德莱尔传》译者董强:为君歌一曲,忧苦自云散
文章图片

以波德莱尔命名的街(在翁弗勒尔)
澎湃新闻:自传对于诗人而言 , 可以说是一种“观照” 。 同样 , 作为译者 , 能不能回忆下自己当年在法国的游学生涯?
董强:应该说我在法语圈里面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 。 1983年进入北大 , 我对学法语很有兴趣 , 而且一发音就没有任何口音 , 外教都认为我之前学过法语 。 1988年 , 我公费留学 , 到了巴黎 , 人家都以为我是在巴黎唐人街长大的 。 到了法国以后就发现 , 原来世界这么大 。 别的同学都是跟着导师写东西 , 做完博士论文 , 三五年就回来了 。 我觉得要做一个基础性的“重读” , 把法国中学生的教材拿过来学一遍 。 然后整个巴黎的大学 , 我发现什么有意思的课程 , 都会去旁听、记笔记 。 当时我住的地方只有五六平米 , 就像是个亭子间 , 站都站不直 , 权当每晚睡觉的地方 。 早上出门坐地铁 , 一天可以跑四个大学 , 听三四位教授的课 , 直到晚上十点才回到家 。 当年的游学经历可以说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