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小时候看过的《故事会》,现在居然还活着?

小时候|你小时候看过的《故事会》,现在居然还活着?
文章图片

GGV有话说:
今天 , 我们对游戏、电影、电视、戏剧的消费已经成为主流 , 而好故事是这些艺术形式首要的灵感来源 。
《故事会》曾是中国卖得最好的文学杂志之一 。 在网上搜索《故事会》 , 很多70、80后对其中的故事记忆犹新 。 不同于其他文学刊物 , 《故事会》的文章大多来自民间 , 它将坊间流传的悬疑、惊悚与爱情故事搬上纸面 , 读者从农民、工人到学生、知识分子 , 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杂志 。
《故事会》如何生产故事?
这本杂志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讲故事是一则古老而永恒的命题 , 今天的 GGView , 我们一起来聊聊《故事会》的黄金时代 。
本文来源公众号GQ报道(GQREPORT)
更多独家报道请关注GQ报道
采访、撰文:肖薇薇 编辑:李纯
“没想到《故事会》还活着”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故事会》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下面有2487个回答 , 浏览量过亿 。 有人写下几句模糊的情节 , 一个没人管的小孩 , 他只能去吃生的螺蛳 , 最后脖子里都是寄生虫 , 被人一巴掌把脑袋打了下来 。 “现在看到有人吃螺蛳 , 都会浑身起鸡皮疙瘩 。 ”有人留言 。
还有一个恐怖故事 。 在一个小宝宝的周岁宴上 , 小宝宝抓周时抓了书和笔 , 亲友们夸赞他前途无量 , 爸爸一高兴把小宝宝举了起来 , 天花板上的吊扇一下就把小宝宝脑袋绞掉了 。 有网友写下自己的心理阴影 , “至今坚决反对家里装吊扇 。 ”
周元是80后 , 在上海的一家互联网企业做程序员 , 是《故事会》的铁杆读者 。 他爱看早年《故事会》上的中篇故事 , 时常把这些故事分享到贴吧、论坛上 , 网友取了一个专有名称 , “BH故事(彪悍故事)” , 讲的是血淋淋的现实生活 , 重男轻女、逼婚逼嫁、买卖人口 , 恶霸村霸等社会的阴暗面 。 周元很震撼 , “作者是不是一边写一边锤着桌子 , 怎么每篇都能激起读者的怒火 。 ”
小时候|你小时候看过的《故事会》,现在居然还活着?
文章图片

周元收藏的《故事会》合订本 图/周元
《故事会》在互联网上破圈 , 或是因为一张网红凤姐看《故事会》的图片 , “低俗”和“狗血”成为这本杂志被反复诟病的说法 , 还有一句网络流行语 , “这事太离谱 , 《故事会》都不敢这么编” 。
“这么说吧 。 在现实中 , 如果你跟别人说你喜欢看《故事会》 , 人家就会觉得你不行 , 很幼稚 , 很low 。 ”周元说 。 他身边很多人说起这本杂志 , 总当个笑话讲 , 说凤姐也爱看《故事会》 , “感觉这本杂志不是正常人看的 。 ”
《故事会》曾是中国卖得最好的文学杂志之一 。 1985年 , 《故事会》曾卖出单期760万册的销量 , 在2000年前保持着单期平均300万册的销量 。 1995年 , 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报道 , “《故事会》办出了一本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杂志 。 ”
今年71岁的何承伟曾任《故事会》主编 , 1974年进入《故事会》工作 , 他见证了《故事会》最流行的年代 。 他说 , 90年代 , 每月杂志印好出厂那天 , 印刷厂门口 , 八十辆卡车整装待发 , 一同运往各地的报刊亭和车站 , 否则各地之间要打架 。 在报刊亭 , 《故事会》肯定是卖得最快的 。 《故事会》一度被称为“农民工返乡必备杂志” 。 1999年 , 作家莫言曾给编辑部寄来信件 , 写道 , “《故事会》的400万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即便是雅人 , 在火车上轮船上也不会拒绝《故事会》这种刊物 。 ”何承伟说 , 《故事会》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民间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