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寻根中国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戴思兰团队

如果您曾参观过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一定不会忘记在国际馆欣赏外国展台的风情后,一转弯,视线就撞上了在曲折迂回的通道两侧,绵延盛开的、上千株形态各异的菊花。
这是“华夏菊韵,花耀五洲”菊花国际竞赛的展台。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戴思兰团队为这场在家门口举办的国际菊花赛事,带来了6个自主培育的中国传统菊花新品种。而她更为大众所广泛知晓的培育成果,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装点了鸟巢的“奥运小菊”。
北京奥运会$寻根中国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戴思兰团队
文章插图
【 北京奥运会$寻根中国菊——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戴思兰团队】戴思兰与菊花的缘分,始于为菊花问祖寻根。她孜孜不倦追求的,正是要通过科学实证和文化传播,让全世界看到、认可、赞扬这属于华夏的宝藏——中国菊花。
寻根中国菊
回忆起小时候,戴思兰清楚地记得,每到秋天,父亲总会在自家院子里摆上几盆菊花,街坊邻居得空,更会亲手在自家院子里侍弄几盆。就算养花的手艺不够娴熟,北京市民在秋天也必须要看上一次菊展,这个传统可以上溯至千年前的宋辽时期。仿佛少了热烈盛开的菊花,秋天就不完整似的。
1986年,北京市政府成立市花评选领导小组,面向全社会征集“市花”提名。日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陈俊愉作为园艺专家,曾为此次评选建言献策。他认为,月季和菊花是百花丛中两种尤为独特的花卉,特别是菊花,它很好地保留了东方品种群的特色,并且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建议加大菊花的栽培力度。
1987年,月季和菊花以“姊妹花”的形式,被确定为北京市市花。一年后,戴思兰考取了陈俊愉的研究生。在陈先生的指导下,戴思兰开始与菊花结缘,她至今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聆听陈先生教诲的情景。
“先生盛赞世界园艺史上有两大育种奇迹,一个是月季,另一个是菊花。”戴思兰回忆,陈先生认为,其中现代月季品种的种质资源在中国,被引种到西方后,园艺学家们培育出了丰富的现代月季品种群;而现代菊花品种群不仅种质资源在中国,起源于中国,且至今中国仍然是品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度。
《礼记·月令》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所描写的便是野菊花。约3000年前,菊花就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被古人作为一种药用植物;人工栽培菊花的历史也有近2000年。经过一代代匠人的培育,逐渐形成了数以千计的中国本土菊花品种。虽然在国际上,园艺学界公认“菊花起源于中国”这一结论,但在上世纪80年代,菊花起源的历史并没有得到清晰梳理,对我国本土菊花演进过程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因此,在陈先生的指导下,戴思兰确定了自己的博士论文课题——“中国栽培菊花起源的综合研究”,决心为中国菊花溯源。
6年时间里,她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寻找着菊花起源的蛛丝马迹,还陆续奔赴11个省、区,在田野之间寻找野生菊属植物。谈起这段野外“探险”经历,戴思兰说,当时野外科考的条件十分艰苦,但是每当发现山野间顽强盛放的野菊花时,所有的苦和累就都忘掉了。当年为她提供过帮助的各地菊花爱好者、研究者,都成了她的挚友。
通过反复的种间杂交试验,比较不同植株的外在形态,并深入植物的细胞甚至分子层面,运用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样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国栽培菊花的起源路径逐渐清晰。最终戴思兰得出结论:菊花主要起源于六倍体的毛华菊和四倍体的野菊,广布于中华大地的野生菊属植物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起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