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马克·福特评《我们隐秘的法则》:按诗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每一首诗( 六 )


我宣告我的信仰:
我嘲笑普罗提诺的思想
大声反对柏拉图 ,
死和生都不存在
直到人编造出整体 ,
从他苦涩的灵魂
造出枪机、枪托和枪管 ,
对 , 太阳和月亮和星星 , 整套……
在这里 , “barrel”(枪管)和“star , all”(星星 , 整套)的押韵在我看来是又一个例子 , 它表明叶芝时不时地总想提醒我们注意把这些想法写成韵文要花的“力气” 。
叶芝也敏锐地意识到 , 某些形式有意识形态含义 。 如果说三音步四行体是爱尔兰民族主义韵律的话 , 那么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就是敌人军械库中最强大的武器之一 。 相应地 , 他像躲瘟疫一样避免使用这种形式 。 在叶芝的正式作品中 , 只有两首十四行诗严格遵循其ababcdcdefefgg的韵式——《在艾比剧院》和《超自然之歌》的最后一首《梅鲁》——这不是说 , 他感受不到十四行诗形式的魅力;相反 , 要用它 , 他就必须改造它 , 而他通常的做法是截去最后一个对句 。
在叶芝对他挪用的所有形式的修改中到处流露出这样一个首要动机 , 那就是把这些形式和叶芝的个体性融合的冲动 。 就此而言 , 他位于与莎士比亚在第111首十四行诗中描述的那种“像染工的手 , 被工作的环境/制服”的天性相反的极端 。 虽然他的信仰之古怪 , 使他的一些作品对那些不懂《异象》(A Vision)中概述的盖尔理论的人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理解 , 但甚至他最神秘的思辨也带有修辞权威的烙印 , 而我们可以证明 , 后者是难以抵抗的 。
希尼所说的叶芝“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他在风格上的投入 , 和他通过改造风格就能改造自我的信念 , 实现其“不屈不挠” 。 你越了解他用来完成这个任务的技法 , 就越不会觉得这个姿态狂热 。 对于一切对叶芝把生活随机的偶然变成“巧妙的意象”的手段感兴趣的人来说 , 文德勒关于他对抒情形式的使用的研究 , 都是一部必不可少的指南 。
Mark Ford, “How Yeats Did It”,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April 3, 2008 issue.经《纽约书评》授权翻译 。 版权信息:From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Copyright ? 2008 by Mark Ford 。
本文原载于12月3日《新京报书评周刊》 。 作者:马克·福特(英国诗人、学者);翻译:王立秋 。 校对:薛京宁 。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

《新京报·书评周刊》12月3日专题《激情与解剖刀:文德勒的批评艺术》
「主题」B01丨激情与解剖刀:文德勒的批评艺术
「主题」B02-03丨细读诗歌本身就是一门智识学科
「主题」B04-B05 | 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每一首诗
「历史」B06-B07丨王公之泪,总督之笑 英印帝国野心下的赤裸生命
【批评|马克·福特评《我们隐秘的法则》:按诗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每一首诗】「主题」B08丨跨越时空 , 说出狄金森隐秘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