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涛|访谈丨穆涛:我从河北到西安不是被挖而是投奔( 三 )


1992年四月份吧 , 安黎兄从西安到石家庄 , 说西安市文联创办一本散文杂志 , 叫《美文》 , 贾平凹担任主编 , 编辑分成几路在全国作家中约稿 , 来石家庄是向铁凝约稿 。 平凹主编手写了约稿信 , 说请你帮忙给铁凝老师 。 后来我知道了 , 筹办《美文》时 , 先确定了二十位作家和学者 , 贾平凹都手写了约稿信 , 由编辑们分别去面见 。 作家有萧乾、文洁若、汪曾祺、铁凝、李国文、林斤澜、徐迟等 , 学者有张中行、金克木、季羡林等 。 这些文坛学界的大人物也都写来了文章 , 其中有几位还写来多篇 。 我陪安黎兄到铁凝家中 , 转呈了贾平凹的约稿信 。 铁凝主席从《美文》创刊就写文章给予支持 , 后来还写过关于俄罗斯画家的专栏 。
安黎兄回西安之前 , 说平凹主编还请你写文章 。 我知道这是客气话 , 但还是写了两篇 , 《自娱的艺术》和《猴子的活法》 , 刊登在《美文》创刊一号和创刊三号上 。 《美文》杂志创刊时 , 出版了创刊一、二、三、四号 。 有人评论说是大作家文章多才分为四期 , 其实这是编刊的一个技术手段 , 《美文》是1992年9月创刊的 , 创刊号之后 , 期数标十月号不妥 , 于是就以创刊四期刊出 。 创刊二、三、四号 , 实际是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我收到《美文》两期样刊后 , 一下子就迷上了这本杂志 , 写信给贾平凹 , 认真表达了去《美文》做编辑的愿望 。 他很快就回信了 , 表示欢迎 , 说快些来才好 。 紧接着又写来第二封信 , 说《美文》办公条件有限 , 没有宿舍 , 暂时要宿办兼并 , 并说过些时间一定会好 。 还用了苏联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中的那句台词:面包会有的 , 牛奶会有的 , 一切都会有的 。 这两封信我至今保存着 , 以纪念当时收到信的感动和温暖 。
1993年3月 , 我就到了《美文》 , 与平凹主编做了同事 。
去西安报到时 , 我带着他上次送我的那幅画 , 专门装裱好的 , 特意留出了诗堂 。 记得是一个星期天 , 在他家里又补题了一首诗:“掩门藏明月 , 推窗放野云 。 秀木与狂涛 , 北冀到西秦 。 人生多歧路 , 相伴尔和谁 。 愿得翌日里 , 千般婵娟存 。 ”
穆涛|访谈丨穆涛:我从河北到西安不是被挖而是投奔
本文图片

02
一个人清醒着 , 不会做糊涂事 ,
一个时代清醒着 , 也不会乱作为 。
如果一个时期里 ,
戏说历史成为风气 ,
是特别值得警惕的事 。
青年报:您还记得最初到《美文》上班 , 和最近一次的情景吗?
穆涛:最近西安疫情正急 , 西安市全员抗疫防疫 , 《美文》有两位编辑下沉到隔离的社区 , 协助医务人员做核酸检测 , 给居民送应急药品、米、面、油蔬菜 , 基本是从早忙到晚上 。 其余人居家网上办公 。 我对网络不是很熟悉 , 这些天学会不少 。 最初到《美文》是1993年3月 , 和安黎兄住一个宿舍 , 他爱人当时也没调到西安 , 我们两个一起住了两个多月 。
青年报:您从河北到西安 , 贾平凹老师身上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穆涛:最初当然是文学 , 他的作品还有他的文学认识 。 做同事之后 , 更服气他待人的宽厚和做人的端正 , 就是那种人格力量吧 。
我给您说一件事 , 让我感慨至深的事 。 二十多年了 , 一直铭记着 , 从不敢讲 。
1998年4月 , 我做《美文》副主编 , 主持常务工作 。 当时我爱人还在《长城》做编辑 , 她在石家庄长大 , 父母年事已高 , 孩子又小 , 她对来西安工作有顾虑 。 记得是1999年底 , 腊月二十左右 , 平凹主编跟我说 , 想去石家庄看看 。 我说快过年了 , 春暖花开的时候去吧 。 他说这几天正好有时间 。 说走就走 , 我们两个坐火车到的石家庄 。 当时没有高铁 , 火车慢得很 。 路上他告诉我 , 不见生人 , 不住宾馆 , 在你家里住两天就回 。 其实这挺让我为难的 , 我家房子是那种老式的两居室 , 一间孩子住 , 女儿穆一九岁 , 儿子穆拾三岁 , 姐弟俩住上下两层床 。 他说我住孩子房间 , 大学宿舍都是这种上下铺 。 我拗不过他 , 就这么安排了 。 在石家庄三天 , 他也不出去转 。 我约来三个老友跟他打麻将 , 都是编辑 , 《河北日报》的桑献凯 , 《诗神》的杨松霖 , 《文论报》的刘向东 。 他们四人打 , 我负责倒茶 , 下楼买烟 , 到时间点做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