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八 )


清 禹之鼎《城南雅集图卷》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吴昌硕 行书槐安
虽然欧美有东洋美术馆 , 在亚洲却没有过 , 这座亚 洲首次创办的东洋美术馆可谓意义重大 , 东洋馆面临着亚洲人如何展示自己文化的新挑战 。 在此之前 , 在日本并不区分中国绘画和日本绘画的研究领域 , 日本水墨画的研究员兼任中国绘画的研究 , 不过东洋馆开设之后 , 如海老根聪郎(中国绘画史)、角井博(中国书法史)、西冈康宏 (中国工艺史)、凑信幸(中国绘画史)等战后受到新教育的研究员 , 得到了中国美术的专门职位 , 开始在新设的部门奋斗 。 与此同时 , 为了东洋馆的中国书画主题展厅 ,他们开始集中收集中国艺术品 。 除了上述市河米庵旧藏品 之外 , 当时馆藏的中国书画寥寥可数 , 大约只有一百七十件而已 。 不过非常庆幸的是 , 在开馆之前的1965年 , 高岛菊次郎先生长年收集的中国书画、金石拓本类277件 , 后 来遵其遗嘱将其中的68件捐赠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 。 作为实业家的高岛先生 , 其收藏理念和方向与新渡品的收藏是一致的 , 他还留有手记 , 详细记录了作品收集的经过 和评价等 , 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收藏的各种研究和感慨 。其中 , 吴炳本《定武兰亭序》、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等 宋拓的质量极高 , 颇负盛名;禹之鼎《城南雅集图卷》描绘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 , 陈廷敬在城南山庄雅集五位友人的情景 , 是廉泉(1863—1932)赴日时所带来的作品之一 。 吴昌硕行书《槐安》轴是经由板东贯山(1887— 1966)的介绍 , 吴昌硕为高岛先生题号的作品 , 可谓中日 翰墨交流之见证 。
东洋馆的开馆 , 引起了各界善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捐献 。 例如出身中国台湾书香望族、晚年入日本籍的林宗毅先生(号定远堂 , 1923—2006) , 他收藏的明清至近代书画 , 现分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泉市久保惣纪念美术馆和东博三处 。 1983年、1990年、2001年和2003年陆续向东博捐献了共计220件作品 , 东博从此拥有了丰富的中国近代书画藏品 。 其后 , 现代杰出的书法家青山杉雨先生(1912—1993)将其所收集的中国书画约一百件捐献给了东博 。 他师从西川宁 , 融合古典和现代的书 风 , 对于20世纪日本书坛影响颇深 , 同时他重视中日 交流 , 曾多次访问中国 。 他所捐赠的作品弥补了东博在明清正统文人书画收藏上的匮乏 。 此外 , 横河民辅先生 (1864—1945)从1932年起连续捐赠1100件以上的中国 陶瓷 , 其中包括日本传承的古渡品和中国新出土的新渡品 , 篆刻家小林斗盦先生(1916—2007)将其收藏的印 谱类423件等捐献给了东博 。 以上这些捐赠使得普通观众获得了观摩和领略中国文物魅力的机会 。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明 吴彬《溪山绝尘图》
东博|千年宝藏,多元历史: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书画收藏和其故事
文章图片

东博东洋馆8室 中国书画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大约三十年间 ,日本人几乎没有机会再到中国大陆学习 , 直至1972年中 日邦交正常化 , 20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有研究生的交换 项目 , 如谷丰信先生(中国考古) , 是第一批公费留学 北京大学的日本学生 , 富田淳先生(中国书法史)曾留学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 , 师从沙孟海、启功等人 , 他们归国后相继进入东博工作 。 在他们服务的三十多年中 , 筹备了许多关于中国文物的重要特展 。 值得瞩目的是 , 在频繁的人员交流下 , 日本所藏的中国文物也开始走出日本国门 , 在中国展出 。 如2006年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 , 2010年举办的“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 , 东博馆藏中国书画重要作品 , 几乎都在中国现身过 , 真是令人非常高兴 。 2009年起东洋馆休馆装修 , 2013年重新开馆 ,展柜设计等焕然一新 , 以“亚洲文化之旅”为主题 , 网罗了埃及、印度、中国、韩国 , 以及中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雕刻、绘画、工艺品、考古、织物等 , 开设 了反映多元亚洲文化交流的展厅 。 东博约十一万件藏品中 , 东洋馆有二万多件作品 。 虽然东洋馆半数是中国藏品 , 不过21世纪展览的方向 , 应该是要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观念中 , 展示中国与日本、韩国 , 东南亚等地的联系 , 而不应该采用过去一国主义式的展览方式 。 东洋馆展览面临的挑战在于制定未来展现亚洲文化可行的蓝图 , 让观众通过这样的展示想象亚洲文化交流的过去和未来 , 非常欢迎大家来东洋馆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