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观察|审美的粗鄙化与断裂触目可见,人教版教材背后( 二 )


插画|观察|审美的粗鄙化与断裂触目可见,人教版教材背后
本文图片

受争议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图(图源:网络)
“它给我的感受也是谈不上艺术感和美学的东西 , 画得也比较粗糙 。 ”上海少儿出版社资深图书编辑费嘉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 作为资深童书编辑 , 他认为且不论艺术美感如何 , 这种画风和表达本身并不适合做教材插图 。 “教材是一个大众品类的图书 , 尤其现在全国的教材都统一了 , 要符合各个地区大众的审美习惯 。 ”费嘉说 , “而像现在这种画风 , 因为人物的造型有比较强烈的个性 , 脸型故意有点怪怪 , 这种表达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 ”
插画|观察|审美的粗鄙化与断裂触目可见,人教版教材背后
本文图片

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图
“从我的角度看来就是编辑没有选对作者 。 因为做教材自有它的一套审美结构 , 跟绘本创作还不一样 , 不能随意发挥 , 因为要照顾到艺术方面 , 又要兼顾教材内容的表达 , 同时还要照顾到全民都能够认可的审美价值 。 ”“教材的插图创作不能走太远 , 走得太远不能全民欣赏 。 ”费嘉说 。
通常教材的创作和出版比绘本等童书会有更多限制 , 它的审稿程序更繁琐也更严格 , 不单单是出版社里的三审制 , 还要通过教材编委会成员的审核 。 不过教材审核的焦点主要还是集中在内容 , 以及配图是否严格反映和表达出教材的内容 , 至于美学这一块 , 由于教材编委会的专家多半不是美术专业出身 , 不会专门有美学方面的审核 。
回看清末乃至民国时期的一些课本 , 其文化性与隽永、趣味 , 远非这些人教版教材可比 。
插画|观察|审美的粗鄙化与断裂触目可见,人教版教材背后
本文图片

插画|观察|审美的粗鄙化与断裂触目可见,人教版教材背后
本文图片

插画|观察|审美的粗鄙化与断裂触目可见,人教版教材背后
本文图片

清末小学国文课本 认识周围的世界(图源:网络)
插画|观察|审美的粗鄙化与断裂触目可见,人教版教材背后
本文图片

清末小学国文课本 认识周围的世界(图源:网络)
教材作为大众品类的图书 , 其插图的艺术水准是否只能做到“平庸” , 对此徐明松表示其实并不必一律强求是哪种形式 , 关键在于知识传输本身是不是健康和具有基本的美育观念 , “我们国内习惯儿童就是低幼教育 , 配图时往往会画得很写意 , 我也看过国外一些教学读物中有直接使用实物照片或非常严谨的水彩画 , 用一种偏科普的方式表现动植物的 。 ”
儿童读物的关键:严把年龄分段
此次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遭受质疑 , 也牵扯出一些其它儿童读物存在的问题 , 一些教材和绘本存在侮辱性、暗示性或少儿不宜等内容 , 比如同样备受争议的插画图书《流汗啦!》 , 向小朋友介绍流汗的原因 , 配图为两个男孩舔一女孩手臂上的汗 , 类似的意向也引起家长读者的反感与拒斥 。
插画|观察|审美的粗鄙化与断裂触目可见,人教版教材背后
本文图片

图书《流汗啦!》受争议插图(图源:网络)
关于教材插图“美丑的争论”或是一个引子 , 其后有更普遍和更深层次的童书出版和艺术创作方面的问题 , 广泛的争议背后也体现出家长对儿童培育的普遍性焦虑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