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人|鲁迅如何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鲁迅诞辰140周年( 三 )


在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中 , 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占了不少时间 。 1898年鲁迅在南京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就读时 , 看新书的风气很流行 , 他买了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来读 , 很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 至于当时流行的林纾翻译小说 , 他也看了不少 。 在日本留学期间 , 他有机会读到更多的外国文学作品 , 而且动手翻译和介绍到中国来 。 戈宝权在《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一书中说到鲁迅翻译外国文学的动机:
鲁迅很早就认识到翻译介绍外国文学 , 对于唤起中国人民的觉醒 , 激发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推动与创建中国新文学的重要性 。
戈宝权又补充说:
鲁迅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 , 他弃医学文 , 从事文学活动 , 一开始就是为了中国革命 。 他当时认为 , 从事创作 “必须是‘为人生’ , 而且要改良这人生”;他翻译介绍和研究文学 , 则是想借外国反抗黑暗统治 , 争取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文学 , 来促进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 因此他侧重于介绍外国的科学幻想小说 , 特别是重视介绍被压迫、被损害的弱小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文学……
鲁迅原本也不是想创作小说 , 他起初注重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 1933年3月5日 , 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这样说:
但也不是自己想创作 , 注重的倒是在绍介 , 在翻译 , 而尤其注重于短篇 , 特别是被压迫的民族中的作者的作品 。 因为那时正盛行着排满论 , 有些青年 , 都引那叫喊和反抗的作者为同调的 。 ……
因为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 , 势必至于倾向了东欧 , 因此所看的俄国、波兰以及巴尔干诸小国作家的东西就特别多 。
《表/小彼得》 , (苏)班台莱耶夫 / (匈)妙伦著 , 鲁迅译 , 少年儿童出版社 , 1982年 。
接着鲁迅在3月22日写的《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里 , 又说了同样的话:
后来我看到一些外国的小说 , 尤其是俄国 , 波兰和巴尔干诸小国的 , 才明白了世界上也有这许多和我们的劳苦大众同一命运的人 , 而有些作家正在为此而呼号 , 而战斗 。
由此看来 , 鲁迅翻译童话的目的并非在于介绍外国儿童文学 , 用以推广和发展中国儿童文学 。 他在每篇童话前面的引言中都说得很清楚 , 他的读者对象是成人 , 并非儿童 。 这也说明了他为什么选择翻译这些今天在世界儿童文学里占不了重要席位的童话作品了 。 从他亲自说明自己翻译《爱罗先珂童话集》和剧本《桃色的云》的动机 , 便很明显地看出他同情弱者及被压迫者的立场 。 他在《杂忆》一文中这样说:
当爱罗先珂君在日本未被驱逐之前 , 我并不知道他的姓名 。 直到已被放逐 , 这才看起他的作品来;所以知道那迫辱放逐的情形的 , 是由于登在《读卖新闻》上的一篇江口涣氏的文字 。 于是将这译出 , 还译他的童话 , 还译他的剧本《桃色的云》 。 其实 , 我当时的意思 , 不过要传播被虐待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于强权者的憎恶和愤怒而已 , 并不是从什么“艺术之宫”里伸出手来 , 拔了海外的奇花瑶草 , 来移植在华国的艺苑 。
鲁迅是关心和爱护儿童的 。 当时中国的儿童和妇女一样 , 不受尊重 , 也没有社会地位 。 这些幼小者 , 既是弱小者 , 也是受压迫者 。 鲁迅为他们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 也说过“俯首甘为孺子牛” 。 他所翻译的童话 , 虽无不是以儿童为读者对象 , 但在当时也是属于儿童读物一类的 。 鲁迅译介外国童话的工作 , 足以促进和鼓励中国童话的发展 。 于是引起了茅盾和郑振铎等人从事童话的翻译工作 , 以致后来叶圣陶和张天翼等走上童话创作的路 。 鲁迅在《关于翻译》一文中就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