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刘先银悟《文心雕龙》生也有涯,无涯惟智。逐物实难,凭性良易( 二 )


《正义》则博引诸家之说曰:
“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 , 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 , 言常道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 , 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 丘 , 聚也 , 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 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 ’《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 郑玄云:‘楚灵王所谓《三坟》、《五典》是也 。 ’贾逵云:‘《三坟》 , 三王之书;《五典》 , 五帝之典;《八索》 , 八王之法;《九丘》 , 九州亡国之戒 。 ’延笃言、张平子说:‘《三坟》 , 三礼 , 礼为大防 , 《尔雅》曰:‘坟 , 大防也’ , 《书》曰:‘谁能与朕三礼’ , 三礼 , 天、地、人之礼也 。 《五典》 , 五帝之常道也 。 《八索》 , 《周礼》八议之刑 , 索 , 空 , 空设之 。 《九丘》 , 《周礼》之九刑 , 丘 , 空也 , 亦空设之 。 ’马融说:‘《三坟》 , 三气 , 阴阳始生 , 天、地、人之气也;《五典》 , 五行也;《八索》 , 八卦;《九丘》 , 九州之数也 。 ’此诸家者 , 各以意言 , 无正验 , 杜所不信 , 故云皆古书名 。 ”实际上 , 八卦和九畴与汉代迷信的谶书河图、洛书有很大关系 , 《汉书·五行志上》说:“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 , 受河图 , 则而画之 , 八卦是也;禹治洪水 , 赐雒书 , 法而陈之 , 洪范是也 , 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 。 ”因为王莽篡汉主要依靠的是图谶 , 通过谶纬图书编造自己代汉是天命的假象 , 为自己篡汉制造根据 , 故刘歆等人在《左传》里写上《八索》、《九丘》就是为了给当时的《河图》、《洛书》张目 , 表示这都是上古的天命之言、圣王之道 。
所以 , 这四种古书名的来源可表示如下:坟典索丘考
《三坟》——《诗》、《尔雅》
《五典》——《书》
《八索》——《易》
《九丘》——《山海经》
如此 , 我们可以知道《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一定不是古代真有的书籍 , 《诗》编定于春秋 , 《书》中的帝典成于战国中后期 , 《尔雅》成书于秦汉之间 , 三皇、五帝时代的古人不能反取于后而作书名 。 特别是使用了《尔雅》 , 可知这些书名一定是汉代人所拟造 , 而且在刘歆表彰《左传》之前的汉代书籍里还没有提到过 , 直到《左传》经过刘歆的努力立于学官之后 , 称“坟典”的人才多起来 , 因此说《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是刘歆拟造之后插入《左传》中者 , 可无疑义 。
“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 1930年代 , 陈寅恪先后为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上下册撰写审查报告 , 不仅助成其出版 , 有利于提升该书的学术地位以及冯友兰的学术声望 , 同时两篇审查报告本身也成为近代学术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 , 并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陈寅恪本人的学术思想 , 因而吸引后来学人的不断解读 。 人们一方面努力读懂陈寅恪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两册评价的真意 , 以确定冯著在近代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定位;另一方面 , 则试图从中找出陈寅恪自己治史方法的恰当表述 , 以便悬为高的 , 追摹仿效 。 不过 , 仔细研读陈寅恪的文字 , 重审已有的各种议论 , 总觉得或有所出入 , 或言犹未尽 , 不尽当意 。 深究陈寅恪对冯著的看法 , 所重仍在探测陈寅恪本人的史法 。 只是陈的心思细密 , 上述相互关联的两方面本意 , 不易从各种文献记载的字面直接解读出来 , 理想取径 , 还是以彼之道 , 还诸彼身 , 即借重陈寅恪的办法 , 考察其本人的言行 , 或许能至虽不中亦不远的境界 。 至于外行以为作古之人 , 无法复验 , 实不知史学的奥妙所在 , 很难心领神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