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甄道元:《红楼梦》三论:素材、成书及解构( 五 )


宝玉连忙双手接来 , 叩首谢赏 , 回身奉与贾政 。 贾政亦道谢毕 , 并请回舆 。
这便很明了了 , 问题出在戌己庚等本缺少了舒本的“双手接来”并“叩首谢赏”的核心部件 , 而让批者感觉到了礼节上的欠缺 , 才批出“没调教”之语 。 无疑 , 舒本此处是完整的表述 。
此庚侧批 , 向来被视作是脂批 , 似无异议;戌己庚等本委实缺少了核心部件 , 才有此庚批 , 此亦当无异议;今有脂批在此 , 戌己庚等诸本 , 并非抄手之误 , 此亦当无异议 。 换言之 , 批语和两种正文是个客观实在 。
这便要问 , 脂砚斋拿到的 , 或言曹雪芹给他的 , 为何是缺少了文字的稿子?是在曹雪芹手中本来就缺失信息?还是脂砚斋并非从曹雪芹手中直接得来 , 而是中间存在着抄手的反复传抄而丢失?
舒本之异文 , 无非两种可能:一种是舒本此处为增删后期之文 , 曹雪芹据批语的提示 , 重新组织了文字;另一种可能是 , 舒序本此处 , 是脂批之前的文字 , 即曹雪芹删减之前的稿子 。 研究表明 , 舒本该处是更早的文字 。 [4]
红楼梦|甄道元:《红楼梦》三论:素材、成书及解构
本文图片

《清乾隆舒元炜序本红楼梦》
但无论是这两种可能中的哪一种 , 均反映出的是“成书过程” 。 换言之 , 舒本与其他诸本不是同一增删时期的文字 。 值得反思的是 , 今之脂评汇校本 , 虽照录了这条批语 , 却未去追究批语之意 , 也未据批语究其缘故、补其缺失 。
换言之 , 一味地遵循某一或某几个版本 , 或均视作同一增删时期的文字 , 未有“过程”意识 , 对不符合自身观点的客观实在 , 视而不见 , 既不符合客观之实 , 也会形成遗憾 。
又如第27回 , 戌庚列本作: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巧姐、大姐、香菱与众丫鬟们……
杨舒晋本与戌庚列本近同 , 均是“并巧姐、大姐” 。 而蒙(程) 本作:
且说宝钗、迎春、探春、惜春、李纨、凤姐等并大姐(儿) 、香菱与众丫鬟们……
在戌庚戚列杨舒晋本中 , 作者为凤姐构思的是两个女儿:长女“巧姐”和次女“大姐”;而在蒙程本中 , 只能看到一个女儿“大姐儿” 。 至第42回 , 诸本中的凤姐 , 均只有一个名“大姐”的女儿 , 并通过刘姥姥之口 , 将“大姐”更名为“巧姐” 。
若以第42回 , 那么第27回是不应在未更名时便提前出现“巧姐” , 而且更不应巧姐、大姐两个女儿同时出现 。
第27回与第42回出现的不一致现象 , 也非抄手之误或后人妄改 , 因在第29回中也同样出现了巧姐 , 并且同样是巧姐、大姐同时出现 。
红楼梦|甄道元:《红楼梦》三论:素材、成书及解构
本文图片

电视剧《红楼梦》中巧姐剧照
这种现象 , 无非有两种可能:要么第27、29回的庚本等是早期文字 , 在早期文字中 , 为凤姐构思了两个女儿 , 而第42回和程本等的第27、29回 , 是后期的文字 , 在增删后期 , 为凤姐构思了一个女儿;要么 , 相反 。 但无论何种可能 , 均反映出的是“成书过程” 。
后40回凤姐也是两个女儿 , 而人们往往将后40回中凤姐的两个女儿 , 视作后人作伪 。 [5]无论是将“三大脂本”之外本子视而不见 , 还是视作后人妄改 , 均未将“过程”因素考虑其中 。 笔者认为 , 现存版本所反映出的 , 并不是同一个增删时期的文字 , 同时体现着不同增删阶段的“成书过程”之实 。
2、成书过程及人物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