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斌|郭文斌研究小辑|陈剑晖:安详哲学与诗性文化——郭文斌文化随笔论略
陈剑晖
本文图片
郭文斌是一个安详的、有坚定的信仰、明确的创作目标和追求独特性的写作者 。 从长篇小说《农历》、小说集《瑜伽》、散文集《永远的乡愁》 , 到文化随笔集《寻找安详》《回归喜悦》《〈弟子规〉到底说什么》、诗集《潮湿年代》 , 以及郭文斌在全国各地面向不同听众群的讲课视频集 , 等等 。 读郭文斌 , 第一个感觉是新奇、有点神秘和不可思议 , 觉得郭文斌的确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 在国内尚未见到这样“独特的”写作者 。 第二个深刻的印象 , 是他的作品有一种安详、宁静的内蕴 , 一种温暖、诗性的氛围 。 他的作品没有太多华丽炫目的辞藻 , 没有深奥繁冗的哲理 , 也没有刻意去追求艺术技巧 , 却自有一股静水深流、照亮人心的力量 。 本文以郭文斌的文化随笔为考察对象 , 重点探讨他的安详哲学与诗性文化 。
1
郭文斌文化随笔的价值和贡献 , 在于他建构了一种“安详哲学” 。 正如汪政所说:“郭文斌的写作应该是‘建构性’的 。 ”这是“一种‘正面’的 , 面对价值的写作 。 ”[1]考虑到中国当代文学真正有“建构性” , 敢于宣示“正面”写作的作家不是很多 , 所以像郭文斌这样有立场、有鲜明的写作伦理和正面价值观的作家 , 理应获得我们的重视和尊敬 。
笔者肯定郭文斌的正面价值观和安详哲学的建构 , 盖因我们所处的时代 , 不但是一个天灾人祸频繁发生的时代 , 也是一个失根、喧哗浮躁、全民焦虑的时代 。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给现代人带来了无穷多的好处;另一方面也使现代人的内心体验变得单调、空洞与苍白 。 在奔腾不羁的现代科技和商品经济这两匹野马的驱赶下 , 现代人的精神生态出现了种种病灶和危机:人类变得越来越贪婪、自私和冷漠 , 生命的质量被肢解为名与利 , 追求快节奏、高速度则成为时代的共识 , 而沉溺于外在的快乐和物欲的满足 , 无视天地万物和传统文化 , 忽略内心的体验和精神的提升 , 乃是现代社会的困局和危局的根源之所在 。 正是在这样的“危机时刻” , 郭文斌提出了“安详哲学”的命题 , 并通过小说、散文、文化随笔和诗歌等多种文体 , 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建构 。 显然 , 这样的建构既是“正面”的价值建构 , 也是适时的 , 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郭文斌安详哲学的内涵十分丰富 。 “安详”本是一个形容词 , 但在郭文斌的安详哲学里 , 安详还包含了因果的关系 , 即只有“安”才能“详” , 只有“大安”才能“大详” 。 构成安详哲学有几个层次:一是“给” , 即与天地精神相呼应 , 把“小我”给“大我” , 将自己的光明“给”更需要光明的人;二是“守” , 即守住内心 , 守住本位和现场体验;三是“勤” , 即珍惜时间 , 提高行动力 , 同时注重细节;四是“静” , 静既是状态和能量 , 是生命力 , 也是一种回家的方式;五是“信” , 即心中存有“天意” , 遵守道德、伦理、因缘及程序 。 按郭文斌的理解和构想:
“
通过“给” , 我们把心路腾开 , 把心的空间放大 , 从“小我”转变到“大我”;通过“守” , 我们回到现场 , 回到本质 , 回到根;通过“勤” , 我们给自己不断“升级” , 同时不给习气以空间和机会;通过“静” , 我们的心湖能映照明月 , 能够明察秋毫;通过“信” , 我们的心得到大定 。
最终 , 通过“给”“守”“勤”“静”“信” , 我们走进安详 。 [2]
- 行行&行行出状元|郭秀明:50余年手工制琴,坚守匠人精神
- 字句|《敕勒歌》的译笔
- 郭靖&神雕侠侣十大高手排行,杨过第二,郭靖难进前三,黄药师第八
- 郭全宝#青年画家郭全宝绘画作品欣赏
- 子女@郭沫若享年85岁,葬在山沟沟里,子女现状如何!
- 尹克西&神雕中,此人是欧阳锋亲孙子,实力远胜郭靖,后来指点张三丰武功
- 哈里发&横扫阿拉伯,献策灭南宋,现实中的郭靖功勋赫赫,但一生忠于蒙古
- 孙大圣&郭沫若的《毛主席七律》欣赏:书法独树一帜,获得众人认可
- 郭沫若!鲁迅去世四年后,郭沫若说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话,如今看来真有水平
- 郭子仪&《菜根谭》:君子立好言,君子行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