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礼论|旧时家家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缘于雍正皇帝,还是民间帮会?

旧时在我国民间 , 很多人家都会在厅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 。
有的是在黑色木牌上用金字漆书 , 有的是用红纸书写后贴在墙上 , 还有的则是装裱成卷轴悬挂起来 , 不一而足 。
直到今天 , 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 , 有的人家仍在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 。
荀子·礼论|旧时家家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缘于雍正皇帝,还是民间帮会?
本文图片
“天地君亲师”牌位
通常 , 在“天地君亲师位”的两侧 , 还会书以若干神名 , 如:
招财童子、利市仙官、福德土地正神、九天东厨司命灶君、三官大帝、关圣帝君等 , 甚至还有观音菩萨、如来佛祖等 。
当然 , 一般还要写上自家的祖神 , 比如“王氏堂上历代宗亲”、“张氏门中历代先祖”等等 。
此外 , 还会配以一幅“金炉不断千年火 , 玉盏常明万岁灯”或“天高地厚国恩远 , 祖德宗功师范长”之类的对联 。
对于“天地君亲师”五个字的写法 , 也极有讲究——
“天地”二字要写得很宽 , 取天宽地阔之意;
“君”字下面的“口”必须封严 , 谓君王一言九鼎 , 口不乱开;
“亲(親)”字中的“目”不能封严 , 谓亲不闭目;
“师(師)”字不写左边上方之短撇 , 意思是师不当撇(撇开) 。
【荀子·礼论|旧时家家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缘于雍正皇帝,还是民间帮会?】荀子·礼论|旧时家家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缘于雍正皇帝,还是民间帮会?
本文图片
“天地君亲师”纸质牌位
那么 , 广受中国人祭拜的“天地君亲师”五字牌 , 是怎么来的呢?
学者们一般认为 , “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始于战国末期大思想家荀子 。
《荀子·礼论》云:
“礼有三本:天地者 , 生之本也;先祖者 , 类之本也;君师者 , 治之本也 。 无天地恶生 , 无先祖恶出 , 无君师恶治 , 三者偏亡 , 则无安人 。 故礼 , 上事天 , 下事地 , 尊先祖而隆君师 , 是礼之三本也” 。
荀子在这里列出了礼制的三个根本:首先是天地 , 其次是先祖 , 再次是君师 。 没有天、地 , 万物就不能生长;没有先祖 , 人类就无所出;没有君、师 , 国家就不能治理 。
所以荀子主张要“上事天 , 下事地”、“尊先祖”、“隆君师” , 是谓“礼之三本” 。
也有学者指出 , 在更早的《国语·晋语》中 , 就有云:“民生于三 , 事之如一 。 父生之 , 师教之 , 君食之 。 非父不生 , 非食不长 , 非教不知生之族也 , 故壹事之 。 ”
可见 , 这种思想的发端其实是很早的 。
荀子·礼论|旧时家家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缘于雍正皇帝,还是民间帮会?
本文图片
荀子
不过 , 从目前所见文献来看 , 最早将这五个字正式排列在一起的 , 则是东汉时期的道教经典《太平经》 , 其中出现了“天地君父师”的说法 , 与后来广为流传的“天地君亲师” , 仅一字之异 , 其实已无本质区别 。
所以道教学者认为 , “天地君亲师”之说源于道教 , 也即《太平经》 。
至于“天地君亲师”是从什么时候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 成为人们祭拜的对象?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梓先生认为 , 是在明朝中后期 。
他指出 , 到清朝雍正皇帝时 , 颁布《谕封孔子五代王爵》 , 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 , 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 , 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诠释 , 尤其是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 。
从此 , “天地君亲师”就成为风行全国的祭拜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