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何怀宏:如何安放人性中的同情?( 五 )


斯密不满意这两种哲学 , 他自己提出了一种“公正的旁观者”的立场 , 也就是说 , 不是站在自己的作为“可能的同情者”的立场 , 也不是站在他人的“可能的被同情者”的立场 。 这就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同理心”了 , 有时人们会混用两者 , 但它和“同情心”毕竟还有所不同 。 这种“同理心” , 也可以说是孟子说到的“是非之心” , 是一种出自理性的道德判断能力 。
所以 , 斯密更重视道德规则的力量和责任感 。 他说对一般行为准则的尊重 , 可以被恰当地称作责任感 。 是规则而非同情心可以让大部分人能用来指导他们的行为 。 有些人天生就善良且有良好的道德直觉力 。 但“构成人类大多数的粗糙黏土是捏不成如此完美的类型的 。 然而 , 几乎任何人通过训练、教育和示范 , 都会对一般准则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 以致能在几乎一切场合表现得比较得体 , 并且在整个一生中避免受到任何重大的责备 。 ”“人类社会的存在依赖人们较好地遵守这些责任 。 如果人类没有普遍地把尊重那些重要的行为准则铭记在心 , 人类社会就会崩溃 。 ”当然 , 尊重和遵守道德规则的责任感 , 可以单独 , 也可以和其他的道德情感一起发挥作用 。
同情|何怀宏:如何安放人性中的同情?
文章图片

维多利亚时代的费纳奇镜 , 活动画面的展示依赖于一种和谐稳定的秩序性的运行 , 但如图所示 , 尽管它的运行非常和谐有序 , 但展现的画面却是人吃人 。 如果一种社会秩序是维系人吃人而构建的 , 那么这种秩序运作得再和谐、再稳定 , 它就一定是“好”的吗?
我们多数人都能遵循普遍义务而非高尚献身的道德 , 但是 , 我们当然也要高度赞美少数人自愿的高尚献身 , 但是 , 要注意它的来源不仅仅是 , 甚至如斯密认为的不是来自同情心 。 斯密问道:是什么促使高尚的人为了他人更大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呢?他说这不是由于人类心中仁慈的微弱之火 , 而是由于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 , 是来自理性、道义、良心 , 来自我们心中那个能够公正旁观的伟大的法官和仲裁人 。
这是一种对光荣而又崇高的东西的爱 , 一种对伟大和尊严的爱 , 一种对自己品质中优点的爱 。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 , 这种高尚的献身是来自整个的向上的道德 。 当然 , 也可以说这种高尚献身的同情还是基于人性 , 但不是基于人的共同性 , 而是基于人的差异性 , 基于有少数人能够做出这种令人赞赏的献身 , 但如果将这种献身变成一种普遍和强制的要求 , 则脱离了普遍人性 。
另外 , 我们说还有一种对人类及其命运的关切 , 这种关切可以说既是关切“远方” , 又是关切“近处” , 在当代全球化和技术高度发展和普及所带来的挑战的背景下 , 这种关切既是对整个人类及其文明的关切 , 又是对自己及其身边的人——亲人、朋友、熟人 , 以及对个人所属的群体、国家的关切 。
03
如何将同情安放于人性?
同情|何怀宏:如何安放人性中的同情?
文章图片

卡斯蒂利亚女王胡安娜 , 又被称为“疯女胡安娜” , 表面上 , 她是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女性 , 她的父母分别是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 她的丈夫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安一世之子 , 有着“美男子”之称的腓力 , 她的儿子则是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位的查理五世 。 然而她却因此卷入欧陆权力争斗的漩涡中 , 被父亲操控 , 被丈夫背叛 , 被儿子囚禁 。 她与腓力的婚姻本是父母一手操办的政治联姻 。 婚后 , 翁婿不合 , 甚至几乎兵戎相向 , 丈夫也频频出轨 。但她却无可奈何地爱上了这个出于领土和王位才和自己结婚的花心丈夫 , 甚至在他暴毙后 , 听信牧师邪说14年后丈夫将肉身复活 。 于是整晚睡在灵柩旁边 。 他的父亲和亲生儿子借机宣称胡安娜精神失常 , 将其囚禁 , 分享大权 。 在被囚禁了46年后 , 1555年 , 胡安娜最终在囚禁中悲惨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