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讨好型人格、问题少女……《女心理师》中值得反思的家庭教育问题( 四 )


同事|讨好型人格、问题少女……《女心理师》中值得反思的家庭教育问题
文章图片

蒋静妈妈严格控制女儿的人生轨迹、人际关系 , 不允许女儿早恋、结交摇滚乐团的朋友 , 对于蒋静妈妈来说 , 女儿是她的“第二次人生” , 是附属品 , 不是“独立的人” 。 母亲把自己过往的失败和未来的理想都寄托在蒋静身上 , 现实生活中 , 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 。
同事|讨好型人格、问题少女……《女心理师》中值得反思的家庭教育问题
文章图片

“妈妈是为你好 。 ”这句话对于很多孩子来说 , 都是枷锁 。
母亲无疑是爱她的 , 由于自己的人生有过失败的经历 , 蒋静妈妈控制着女儿走她认为“对”的路 。 蒋静一边痛恨这样的生活 , 一边又爱着自己的妈妈 , 因为不愿让母亲伤心失望 , 蒋静一直在顺从、忍耐 。 可是这样的忍耐总有一天会爆发 。
同事|讨好型人格、问题少女……《女心理师》中值得反思的家庭教育问题
文章图片

蒋静无法向母亲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 就向内发泄到自己身上 。 因此 , 蒋静时常处于失控的状态 , 在感到焦虑、难过、紧张时 , 她就会暴饮暴食 , 摄取大量食物后 , 她又担心发胖 , 陷入新的焦虑 。 母亲的批评和打击 , 也让她失去信心 , 觉得自己的人生“烂透了” 。
同事|讨好型人格、问题少女……《女心理师》中值得反思的家庭教育问题
文章图片

蒋静提到最近一次抠吐行为 , 是在她听到身边的朋友一遍遍重复提到钢琴术语时 。 由于母亲从小一遍遍地训练她弹钢琴 , 导致她对钢琴术语产生了应激反应 。
在母亲看来 , 现在的蒋静是钢琴家 , 能收到音乐会的邀请 , 她的培养是成功的 。 可是 , 蒋静认为自己是一个失去自我的失败者 。
蒋静提到自己没有目标 , 没有梦想 ,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 蒋静通过玩摇滚、穿吊带、烫头发等行为表达自己的喜好 , 其实更多的是表达对母亲的控制欲的反抗 。
虽然蒋静和母亲的案例更为极端 , 但是现实生活中 , 我们也遇到过很多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失去自我掌控能力的青年人 。
同事|讨好型人格、问题少女……《女心理师》中值得反思的家庭教育问题
文章图片

蒋静告诉心理咨询师 , 母亲从没有放开过她的手 。 她最渴望的生活 , 是自由的样子 。
即使已经30岁了 , 蒋静依然处于母亲的控制中 。 如何才能从这样畸形的家庭关系中摆脱出来?剧中 , 心理咨询师建议 , 首先是要尝试与父母分离 , 建立界限感 , 学会主导自己的人生 。 在贺顿的鼓励下 , 蒋静向母亲喊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我再也不想活成你想让我成为的样子 。 不想要这样的生活 。 ”
同事|讨好型人格、问题少女……《女心理师》中值得反思的家庭教育问题
文章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金色摇篮教育创始人程跃此前在接受“成长的可能”采访时曾提及 , 当下的家庭教育 , 亲子关系中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主要是一些行为的度无法掌握 。 导致过度替代、过度限制、过度保护、过度强迫、过度溺爱、过度陪伴、过度依恋等一系列过度行为 。 再有就是家长过度情绪的传递 , 如过度焦虑、过度关注、过度在意等 。
要避免这些 , 家长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当一个合格的父母 , 需要从认知角度进行改变 , 因此家庭教育 , 最根本的是父母的教育 。 什么样的孩子背后一定存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
实际上 , 无论是蒋静还是蒋静妈妈 , 都应该明白 , 人生的路是要靠自己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