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周旻:从《红星佚史》看周作人早期翻译与林纾的离合

从《红星佚史》看周作人早期翻译与林纾的离合
周 旻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
1920年 , 周作人在《序》中回忆自己从事“翻译胜业”的历史:
我从前翻译小说 , 很受林琴南先生的影响:一九〇六年往东京以后 , 听章太炎先生的讲论 , 又发生多少变化 , 一九〇九年出版的《域外小说集》 , 正是那一时期的结果 。 一九一七年在《新青年》上做文章 , 才用口语体……[1]
1917年前的这条以古文译西方小说的路子 , 被周作人自己称为“复古的第一支路”[2] 。 他在这条路上最重要的两位老师 , 一位是开启他与鲁迅‘晚清文学革命’思路的章太炎 , 其在翻译层面给予周氏兄弟“趋古”的提示造就了《域外小说集》“词质朴讷”[3]的面貌;而另一位则是林纾 。 与新文化运动中的同人钱玄同以“桐城谬种”贬斥林纾不同 , 在周作人的很多叙述中 , 林译小说一直承担着“吾师”的角色 。 1901年8月 , 周作人到南京进入水师学堂 , 与哥哥鲁迅一起读书[4] 。 此时 , 他的书单中出现了新式书报和译作的身影 。 据他自己的说法 , 他对当时翻译界的三派——“严几道的《天演论》 , 林琴南的《茶花女》 , 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 , 皆有所涉猎[5] 。 在梁启超、严复的译作之外 , 兄弟二人关于西洋小说的阅读绝大部分来自林纾的翻译 。 1906年周作人赴日以后 , 只要林纾小说印出一部 , 他和鲁迅就会特地跑去神田的中国书林购买 , 阅完后还要小心地“改装硬纸板书面” , 用“青灰洋布”重装书脊[6] , 珍重程度可见一斑 。 大约到1910年前后 , 以《黑太子南征录》为标志 , 林译小说开始逐渐退出了对周作人的“垄断” 。 而1906年底开始翻译、1907年出版的《红星佚史》 , 正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产生的一部近乎模仿林译的作品 。
1906年夏 , 鲁迅回国完婚后 , 与周作人一同赴日 。 他放弃自己已经完成的医学校前期功课 , “改而为从事改造思想的文艺运动”[7] , 打算以创办杂志《新生》为起点 。 因资金与同志的短缺 , 这个计划最终落空 , 随后兄弟二人转而开始介绍泰西新文艺 。 在这一年的年末 , 周作人与鲁迅完成了第一次的合作翻译 。 这部译作原名The World’s Desire(《世界欲》) , 由英国小说家哈葛德(H.Rider Haggard)和神话学家安特路朗(Andrew Lang)合写而成 , 周氏兄弟改题为《红星佚史》 。 此书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8]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作为该社“说部丛书”系列第八集第八种 , 每册定价大洋五角 。 这部杂糅了希腊史诗、神话素材和埃及异域历史、风俗的罗曼司小说(romance) , 分为三篇 , 主要讲述了希腊英雄阿迭修斯(即奥德修斯)在埃及寻找海伦的故事 。 阿迭修斯以游子身份觐见埃及法老猛纳达、皇后美理曼 , 得到王朝的重用 , 却被皇后错认成真爱所在 。 皇后美理曼使用妖术 , 变幻成海伦的样子 , 骗阿迭修斯成婚 , 使他不仅违背了对法老许下的承诺 , 也背叛了与海伦定下的誓言 。 阿迭修斯为洗刷自己叛国的罪名 , 主动请求带兵与九弓蛮族决战 , 虽然神勇地以少胜多 , 却被亲生儿子所伤 。 最终 , 阿迭修斯应神示死在了海伦的怀中 , 皇后美理曼自杀殉情 。 小说延续了荷马史诗《奥德修纪》的思路 , 想象奥德修斯在希腊以外异域世界的最后冒险 , 将他死于儿子之手的传说作为结局 。
【|译者|周旻:从《红星佚史》看周作人早期翻译与林纾的离合】与《河南》上独树一帜的文学论文同时生产的《红星佚史》 , 理论上占据着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 却因翻译动机与趣味上与林译小说的暧昧关系 , 似乎很难毫无疑义地纳入“新生乙编”的范畴中 。 [9]但从另一个方面考虑 , 它的尴尬处境 , 却正为讨论周作人的早期翻译与林纾的“合”与“离”提供了绝好的个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