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李公明|一周书记:在碎片中的历史叙事与……想象未来( 五 )


作者在研究和写作中的学术态度很严谨 , 在海量的文献与考古材料的征引注释中也时常展开辨析与比较性质的讨论 , 或者是表明某种视角、观点曾受到某学者相关著述或研讨活动的启发 , 都值得读者留意 。 另外如书中提供的“铁袈裟”数据是高2.52米、宽1.94米 , 马上在注释中说明“这组数据是用普通钢卷尺粗测的结果 , 仅供参考” 。(40页)看“正编”第一章插图1.16 “铁袈裟”全貌图就可以明白这种严谨态度是很有必要的 。
记得宇文所安在他一部文集的序言中谈到了一个英文词组“entertain an idea” , 是“娱思”之意 , 他引申为接待一种想法的过程:同情地看待它 , 把它视为一种可能性 , 而在开始的时候它是一种令人感到好奇和着迷的可能 。 最初读到郑岩的这件“铁袈裟”的时候 , 就有点这样的心情 , 从它那历经风霜而没有浮锈的深褐色 (23页) , 到老迈年高的慧赜仰望着巨大的铁像而想知道在京城里发生的一切 (59页) , 终于在好奇与着迷中不知不觉地走到了貌似雄强美好的历史的碎片与劫难面前 。 在该书的最后一页 , 郑岩以中文宋体字把我们送回那个古典的世界: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 。 仿佛是一个最后被揭出来的谜底 , 其实早在引言中就弹幕了:“正如我试图用‘铁袈裟’、锦灰堆等例子来反思传统艺术史写作的范式一样 , 全书对于物的执着 , 也受到了‘无一物’的质问 。 这一作品提醒我们 , 在试图走出某一个封闭的房间时 , 不必再去建立另外一个封闭的房间 。 ” (第9页)不过 , 我们的“娱思”当然可以继续 , 清理潜藏在这堆碎片中的历史叙事 , 会有利于我们想象未来 。 就如作者说的 , 本书应该是新思考的开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