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安频:人间烟火中的微光( 三 )


我认识的几个前辈,吃了饭就往茶馆里钻。他们自称为“泡茶馆”。有几次,我嗅到他们身上的烟味很重,我说:“茶馆里臭气熏天,您几位怎么爱去那种地方啦?”他们笑着说:“不去茶馆,又能去哪里呢?”我知道他们的儿孙们都大了,各有各的事,谁会时时刻刻陪他们呢?只有去茶馆,方可消磨掉大把的时间。
据说民国末期,本地的很多高中生,就喜欢泡茶馆,往往一坐就是半天。他们干什么呢?有的咵白,有的看报纸,有的写诗。有一位手艺人,偏偏喜欢在茶馆刻章,金文、篆文、汉隶、正楷,什么都有。
最怪的还数城南一个姓方的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喜欢喝茶,还开了一家茶叶店,生意不错。在他开店之前,曾从小城徒步出发,前往终南山问道、采茶,历时两年零三个月。他看了很多的书,古代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而且还精通韩语、越南语、日语、葡萄牙语。他喜欢吹牛,嘴巴里的话多得连卡车都装不下。他开店之后,早晚在店里守着,但每天喝茶是必须的。我曾劝他写一部游记,记录独特的徒步体验,他却说为时尚早。当然,有些事是无法勉强的,只能随其自然。那次,我在他那里买了一盒云南滇红。他说他的这盒茶叶是从百年老树上采摘的,只能白天喝,要是晚上喝,会做很多的梦。我相信他,因此从来没有在晚上喝过,我的睡眠质量本来不太好,梦做多了,就相当于失眠了。

04
我喝过的水有很多,印象最深的是用玉龙雪山上的雪融化后煮的茶。山下有人专门溜索道上山,挖一大桶装好,再坐溜索回来。用这雪水煮的茶,喝起来甘甜,还会出一身汗,很舒坦。茶馆的老板是一个瘦削的纳西族人,他说:“这里的人,寿命都在八十岁之上。”我寻思:或许喝茶可以提高免疫力吧。
骊山脚下的水亦清亮。有人说那水里可能含有水银,不能喝。《史记》云:“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么多年了,陵墓里的水银难免会渗透出来,还是不喝为好。
武陵山区的人用水洗衣服,越洗越黄;但用那里的茶叶泡茶,味道很醇厚,不晓得水里含了什么微量元素。唐人陆羽可以品尝分辨出江面的水与江底的水,但我没有这本领。某名城泉水颇多,但里面喂养了无数的金鱼,那种水,亦是无人泡茶喝的。
甘肃有些地方每年的降雨量很少。非要去挖一口井,井水却是咸的。在过去,家里有劳力的人会去很远的地方挑水,没有劳力的人家,就准备几口大缸,在下雨的时候拖出来,承接一些雨水。这些雨水,只在做饭的时候用,平常洗衣、洗澡,还是用井水。用这种雨水煮茶,喝起来有一种粗犷的味道。

三、豆腐之味
01
在农村与城市,喜欢吃豆腐的人非常多。豆腐的出现是一个奇迹。有人说豆腐是由《淮南子》的主编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但有学者不认可,争论很多。但这争论对于大众们没有什么影响。只有田里有黄豆、袋里有石膏,就可以做出豆腐来。从它问世,一直广受欢迎,至今仍然是菜市场的俏货。豆腐及其制法是何时传入日本,没有资料记载。但它在日本人口里的读音是“とうふ”,念起来与中国人说“豆腐”没有什么两样。豆腐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又生产出了一些新品种,增加了很多新的吃法。
清末重臣李鸿藻的一个儿子李石曾,曾在巴黎西郊创办中国豆腐公司,以机器新法制豆腐,因而获得豆腐博士的雅号。当年孙文找他募捐,他捐了不少钱。辛亥革命的成功,自然是少不了豆腐的一份功劳的。我的一位朋友的远亲生活在美国旧金山,由于年纪大了回国不便,因此每次想起家乡,就去唐人街的饭馆里吃一盘麻辣豆腐,吃完了,他就很满足。他说他在这豆腐里尝出了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