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被批“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中华书局回应( 六 )


第859页
“昔在西曹法星冷 , 太白秋高击鹰隼”条:“谓你以前在刑部时 , 是天上清冷的荧惑星;你又如太白星在高爽的秋日击射鹰雕 。 二句谓于氏在刑部执法严明 。 ”
又是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的解释 。 “二句谓于氏在刑部执法严明”这个理解大抵不错 , 但是“如太白星在高爽的秋日击射鹰雕”就不知所云了 , 不管你看懂没看懂 , 反正陂主是看不懂 。 《春秋感精符》:“季秋霜始降 , 鹰隼击 , 王者顺天行诛 , 以成肃杀之威 。 ”“击鹰隼”不是说“击射鹰雕” , 而是说于氏在刑部任职 , 有肃杀之威 。
陂主仿佛听到了整理者的心声 , 梁佩兰你干嘛用这么多典故 , 我看你就是在刁难我胖虎!
第940页
“东皋关壮缪庙新铸大钟歌”条:“关壮缪 , 指三国蜀关羽 。 壮缪是宋高宗建炎二年追赠给他的封号 。 ”
《三国志·关羽传》:“追谥羽曰壮缪侯 。 ”壮缪是后主刘禅给关羽的追谥 , 其事在景耀三年(260) , 比建炎二年(1128)早了800多年 。 《三国志》也算僻书?百度会不会???顺便说下 , 建炎二年宋高宗给关羽追加的封号是“壮缪义勇武安王” 。
以前的我:这是用百度注书?辣鸡!
现在的我:能不能百度一下?求你了!
第953页
“送方葆羽归桐城 , 兼柬其尊公依岩”条:“据《吕谱》 , 康熙三十一年(一六〇二) , ‘冬 , 以诗送方正玉归桐城’ , 当指此诗 。 ”
烫知识 , 明朝亡于1644年 , 1602年怎么也不可能是康熙三十一年 。 事实上 , 这首诗写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 , 两个年份都没写对 , 不知道整理者在搞什么幺蛾子 。
第957页
第958页
“度岭松看翠盖垂 , 当关驿指红梅笑”条:“谓你就要爬攀梅岭 , 看到松树的翠荫下垂;对着梅关 , 在驿站笑指着红梅 。 ”
“匡庐峰下水连云 , 直至枞阳路始分”条:“谓你会看到庐山山下水连着云;直到枞阳 , 才分清楚返乡之路 。 ”
以上两条都属于《送方葆羽归桐城 , 兼柬其尊公依岩》一诗 , 方葆羽即方正玉(方以智之孙) , 桐城人 , 当时在岭南为人当幕客 。 康熙四十一年 , 方葆羽从岭南返桐城 , 梁佩兰也应诏入京 , 两人一路同行 。 上面的红梅指红梅驿 , 为二人度岭经过之所 。 “直至枞阳路始分” , 是说两人同行到枞阳分手 , 这能理解成“直到枞阳 , 才分清楚返乡之路” , 严重怀疑整理者是否读得懂诗句的意思 。
第1067页
“花朝招姚东胶、陈元孝、王蒲衣、陈献孟、林祝万、姚非渔、侄王顾暨儿灵鞠 , 雅集六莹堂 , 即席分韵检体 , 送东胶归枞阳”条:“灵鞠 , 梁无技(即诗题中的侄王顾)子 。 ”
石锤了 , 整理者阅读理解能力实在有限 , 根据句意 , 明显灵鞠是梁佩兰自己的儿子 , 而非梁无技的儿子 。 在这首诗的后面两卷 , 有一首《初秋偕诸子过远公、心公薝卜精舍分韵》 , 整理者自己所作校勘记里也说到了“儿孝穉、灵鞠、射洪” , 这是整理者健忘呢?还是说根本不是同一个人整理的?
第1218页
“君山姚君”条:“君山 , 山名 。 在湖南洞庭湖口 , 又名湘山…姚君 , 湖南君山人 , 其他资料待考 。 ”
emm...人家叫姚君山 , 桐城人 。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岛屿 , 又不是行政区划 , 哪里来的君山人一说?
第1235页
“带钟分断壑”条:“谓泉水带着钟声将断裂的沟谷分开 。 ”
这阅读理解水平属实让人捉急 。 离 , 分、别 。 这句直译过来是说 , 泉声带着钟声离开山谷 。
第12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