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犹太人、保险局公务员以及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博士给后人留下了《城堡》《诉讼》《司炉》《变形记》《在流放地》《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第一场痛苦》《小妇人》《饥饿艺术家》及《女歌手约瑟芬或耗子民族》 。 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 ,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
2022年是卡夫卡《城堡》诞生的一百周年 , 广西师范大学上海贝贝特的“文学纪念碑丛书”即将推出广受赞誉的《卡夫卡传》三部曲(首推《关键岁月》) 。 作者施塔赫吸纳诸多至今尚未发布的最新的卡夫卡研究成果 , 以颇富画面感的生动叙述手法展现卡夫卡的内心与外在世界 , 包括大量聚焦日常生活的近景镜头 , 令人身临其境 。
卡夫卡的文字夸张、残酷、晦暗、不够幽默 。 他的世界不宜居住 。 但是他的语句渗入肌肤 , 发人深思 , 让人再也抖落不掉 。 卡夫卡在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梦境逻辑”与现代社会的噩梦完全一致:对个体生活的剥夺似乎在我们所有人背后悄然发生 。 《卡夫卡传:关键岁月》试图还原卡夫卡名作《诉讼》的创作过程 , 带你一窥那个彻头彻尾被管理、被规划好了的世界的樊笼 。
本文图片
《卡夫卡传:关键岁月》
作者: [德] 莱纳·施塔赫
译者:黄雪媛 程卫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即使是坐在被告席上 , 听那么多人谈论自己 , 也不失为一件有意思的事 。
——阿尔贝·加缪 , 《局外人》
将《诉讼》“缝合成衣”
卡夫卡的《诉讼》是个庞然怪物 。 里面没任何东西是“正常”的 , 也没有任何东西是简单的 , 无论你是研究它的诞生史 , 它的原稿 , 还是分析其形式、题材、内容 , 或者着力于阐释这部作品本身 , 探究的结果都一样 。 无论朝哪里看 , 都是幽暗一团 。
这一点 , 布罗德最先感觉到了 , 因为卡夫卡经常会给他读上几页 。 最终 , 布罗德把手稿拿回家去了 , 他可不想让卡夫卡把书稿销毁掉 。 他深信《诉讼》是部重要作品 , 足以让好友成为超新星 , 光耀文坛 。 可他最终拿到手的却是松散的一百六十一张活页 , 大部分正反两面都写了字 , 从几个本子上扯下来的 。 卡夫卡给这堆稿纸草草归了类 , 给每一“捆”(可以理解为一个章节)加了一页封面 , 上面写有临时性的标题 。 但是有几“捆”里面仅存一页 , 而另几“捆”则让人怀疑包含了不止一个章节的内容 。 其中哪些章节已经写完 , 卡夫卡在生前从未透露 , 也从未给这些章节编过号 。
所以摆在布罗德面前的仿佛一个大杂烩 , 里面有已经完成的章节 , 快要写好的 , 才写一半的 , 以及刚刚才写了个开头的章节 。 而且如果要做成书 , 布罗德还得自己给这些章节排序 。 当然 , 他还有大把时间、大把机会直接询问作者本人 。 只是对此他很谨慎 , 不轻易开口 。 布罗德很高兴把这个珍宝锁在自己抽屉里保护起来 。
他以一贯的方式给卡夫卡施压 , 比如公开谈到卡夫卡“完成了”一部长篇 , 有一回甚至威胁说 , 他要独自将《诉讼》“缝合成衣” 。 倘若卡夫卡曾经疑心布罗德说的可能并非玩笑 , 那么肯定会找布罗德要回《诉讼》书稿 。
布罗德是老道的文学评论家 , 但并非以研究文本见长的文献学家 , 他不具备这方面的技巧 , 也没有这类专家应有的顾虑 。 他把卡夫卡以速记体写下的段落整个划掉 , 然后在同一页上整整齐齐誊写了一遍 。 他觉得这么做并无不妥 , 他竭力要让那些为卡夫卡的文学天才所倾倒的读者读到完整的作品 , 用尽一切办法掩盖作品支离破碎的原形 。 他给小说添了标点符号 , 统一了人名 , 为了让没写完的一章显得完整 , 甚至调整了句子顺序 。 过于零碎的段落 , 他干脆拿掉 , 或者像在后来的版本中出现的那样 , 将其归入“附录” , 其余则凭个人感觉来整理 。 就像“启示录”一样 , 这部令数代文本鉴赏家驻足评赏的文本最终以这样世俗的方式诞生了 。
- |【原创】甘肃省|沈炜道:双茨科镇的十三个村
- |文艺评论|评理查德·耶茨及其作品:在痛苦中感知普通人的悲伤和局限
- 比尔·盖茨|不仅能力好官运旺,而且在职场中是主角的生肖女
- 了不起的盖茨比|隔岸绿光,梦想的海市蜃楼
- |卡夫卡《城堡》:人生无法抵达的“抵达之谜”
- |丹尼尔·格哈茨(Daniel F.Gerhartz)
- |为你选诗|玛琳娜·茨维塔耶娃诗歌精选
- 文学|《卡夫卡传》:再现卡夫卡的“残缺”人生
- 韦茨曼设计学院|广受关注的“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
- 小说_文化|被卡夫卡征服!小说《变形记》高深莫测,深究后魅力无穷,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