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还记得锦江琴社那段轰轰烈烈的时光吗( 三 )


我大哥何宁也习古琴 。 大学时 , 他在川大国乐团拉二胡 。 他说 , 有天午睡 , 梦中隐约听到一种音乐妙不可言 , 起身问询 , 方知邻家有人抚琴 。 大哥的文学导师 , 是《文心雕龙》研究专家杨明照先生 , 杨先生为大哥推荐了望江楼对面锦水河岸的蜀琴高人龙琴舫 。 大哥按照传统的束脩之仪 , 提着猪肉 , 上披红纸 , 跪拜为师 , 就这样开始跟着龙老学琴 。
听我大哥说过 ,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 成都琴界称喻氏兄弟为“王派” , 称龙琴舫为“霸派” 。 他给我讲了很多龙老的旧事 。
龙老年轻时从戎 , 对时事不满而归耕农亩 , 在望江楼对面的农家小院里教书抚琴 。 1957年 , 大哥曾带着我去拜见过龙老 , 当时他老人家看起来是个真正农夫的样子 。 师徒相见 , 他们聊了很多 , 之后龙老拿出琴来 , 正是宋琴“古鲸” 。 龙老说:“我为你们弹一曲《阳春》 。 ”“古鲸”音量本小 , 我听得不甚清楚 , 龙老顺手取了画轴 , 说:“你将它一头杵在耳朵上 , 一头杵在琴桌上 , 再听听 。 ”我照办 , 果然琴声清越、美不胜收 。 我斗胆再问:“先生 , 为何别人都称你霸派?”龙老好像不愿言及此事 , 顾左右而言他:“我住在川西坝里头嘛 , 所以就是坝派了 。 ”
龙老传予大哥的琴曲 , 大哥均用减字谱工整抄录 , 并汇成琴曲谱集一册 。 其中十四首琴曲 , 应是龙老罕有传世之音 。 其时龙老教学 , 均为口传心授 , 大哥再据所传一一笔录 , 龙老琴风应是尽在其中了吧 。 因为大哥的关系 , 龙老给我的印象极深 , 1959年 , 我还陪大哥去见了龙老最后一面 。 现在龙老嫡传的弟子中 , 唯剩下江嘉祐先生 , 我想他对龙老的情况应该更加了解 。
除了喻绍泽、龙琴舫之外 , 五六十年代 , 在成都比较活跃的还有何朝现、俞伯荪与王华德 , 客观地说 , 这三位先生在琴坛的积极活动 , 为成都地区古琴的延续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我们这些琴友也深受他们的影响 。
上世纪70年代末 , 成都琴人筹建了锦江琴社 , 喻老是当之无愧、众望所归的社长 。 琴社第一次活动 , 在杜甫草堂合影留念 , 一共24人 , 其中还包括不弹琴但爱好琴的一些先生 。 数年后 , 喻老年事稍高 , 主动将社长之职让与何朝现 , 江嘉祐、曾成伟任社委 。 何朝现是侯作吾的学生 , 江嘉祐是龙琴舫的学生 , 可见喻老真是没有门派之别 。 喻老见我年轻 , 希望我多为琴社做些事情 , 于是将秘书长的任务交给我 , 琴社的首枚印章也交由我保管 。 这印章现在已经没什么实际用处了 , 但我始终珍藏着它 , 也算是纪念锦江琴社那段轰轰烈烈的时光 。
上世纪80年代 , 锦江琴社常常去各大学、工厂或会议演出 , 大家都很团结 , 演出也无利益之瓜葛 。 除了古琴 , 琴社成员还各展其能 , 张新全吹箫 , 江嘉祐拉二胡 , 我也要弹琵琶 , 搞得很热闹 。 演出之外 , 我们也会举行琴学方面的讲座 , 每年总有那么几次活动 。 锦江琴社的雅集一般都在喻老家 , 师母会做一大桌菜 , 琴友们其乐融融聚一餐 。
喻老1989年去世 , 那个时候锦江琴社已经发展到五六十人了 。 之后琴社开始分流 , 俞伯荪最先辞去锦江琴社职务 , 自己开了东坡诗琴社 。 1995年以后 , 琴人们渐渐各自为政 , 锦江琴社也就渐渐形同虚设 。 不过 , 所有老锦江人心里都明白 , 没有当年团结一心的锦江琴社 , 成都古琴的今天也不可能这么兴盛 。
(待续)
何明威/文 作者系现代川派琴家 , 斫琴家 , 琵琶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