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孙洁︱《骆驼祥子》为何没写1929年的洋车夫暴乱?

《骆驼祥子》中阮明这个人物的去取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话题 。 首先 , 他是作品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 左右了祥子很长一段的人生路向;同时 , 他好像又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 1955年人民文学版的《骆驼祥子》把这个人物完全剔除之后 , 小说情节竟仍然连贯 。
关于这个多年来被熟视无睹的怪异现象 , 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里 , 湖北省社科院的吴永平老师在论文《〈骆驼祥子〉:没有完成的构思——文本细读及文化社会学分析》 (《江汉论坛》2003年第11期)里给出过一个很有价值的解读证据 。 他引进了1929年北平洋车夫暴乱的史实 , 认为洋车夫暴乱这个没有来得及写进《骆驼祥子》小说的关键情节的缺失“导致作品的思想内涵产生歧义” 。
众所周知 , 老舍的小说创作秉承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 , 特别在描写北京底层市民的作品中 , 更是考究到时令、地理、民俗等等 , 事无巨细 , 如同线描画一样精细准确 。 既然如此 , 《骆驼祥子》这部写1920年代后期北平车夫生活的作品 , 为什么偏偏没有写1929年声势浩大的车夫暴动事件 , 这是非常可疑的 。 更何况老舍曾经在作品里明确表示他是知道这次车夫暴动的:在《骆驼祥子》之前写作的短篇小说《黑白李》便是完全以这次暴动为原型事件写作的 。 前引吴永平论文亦提出这一困惑 。 相信熟悉《骆驼祥子》又知道1929年北平车夫暴动事件的读者都会产生同样的困惑 。
近日读到终于引进出版的美国文史学家史谦德(David Strand)《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Rickshaw Beijing: 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 1920s , 周书垚、袁剑译 , 周育民校 ,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第一版) , 在这个问题上茅塞顿开 , 试述如次 。
骆驼|孙洁︱《骆驼祥子》为何没写1929年的洋车夫暴乱?
文章图片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 【美】史谦德著 , 袁剑、周书垚、周育民译 ,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 , 392页 , 88.00元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下略副标题)首版于1989年 , 据校译者周育民《译后记》 , 此书2014年就基本完成翻译工作 , 拖到现在才正式出中文版 , 也是出于各种无奈;在两位译者的译文中作取舍和整合 , 必然也会增加一定的译文的损耗 。 然而 , 不管怎么说 , 这书现在终于出版了 , 我们也终于可以理顺祥子、王五、阮明、白李一干人等和1929年北平车夫暴动的关系 , 还是令人欣喜的收获 。
这是一本期待已久的中国现代史相关的细节展示著作 。 因“车夫”群体是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最早的市民人群之一 , 这也是一本期待已久的中国现代文学相关的历史参照读物 。 作为一本史学专著 , 展卷之前直觉这本书可能会罗列各种数据、书证而比较枯燥;掩卷之后 , 最强烈的印象却是本书因纤毫毕现的细节展示使得近一百年前的北京(/北平)生活历历如见 , 尤其是对1929年车夫暴动事件的铺叙 , 不疾不徐 , 娓娓道来 , 又高潮迭起 , 煞是好看 。
关于本该作为《骆驼祥子》《黑白李》等老舍重要作品的重要解读线索纳入视野的1929年北平车夫暴动 , 老舍研究领域长久以来却知之甚少 。 关于这一点 , 吴永平说:
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一文中对作品反映的年代的把握是准确的 , 但他没有将洋车夫“暴动”的历史事件纳入视野;而孙永志《〈骆驼祥子〉反映的年代新证》认为作品反映的年代应为1928年春至1931年秋 , 则完全把洋车夫“暴乱”当成了小说的虚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