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虞氏春秋》见《史记》卷七六《虞卿传》,第七册,第 2375 页,又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序》,第二册,第 510 页(包括《吕氏春秋》) 。
[41] 何休曰“古者谓'史《记》'为《春秋》”(《十三经注疏》,下册,第 2228 页),即一证(准确地说,“史《记》 ”应标点为《史》,见本文第一页注 3 )
[42] 司马迁和当时人虽高度评价孔子《春秋》,但只把它视为私人著作 。如《太史公自序》“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 , 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其非国家史书无疑 。又《孔子世家》“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反映问题同 , 分别见《史记》第十册,第 3299 页,及第六册第 1944 页 。关于西汉人视《春秋》为孔子私人著作,请参钱穆《孔子与春秋》,收入《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2001 年,第 263-270 页 。
[43] 王利器先生举有十四例 , 此外还举有其他先秦两汉著作称引史《记》者 , 请参看,见王利器《与》五,《晓传书斋集》第 307-310 页 。其中所引《史记·孔子世家》“乃因史《记》,作《春秋》”(原文见《史记》第六册,第 1943 页),更把“史《记》”与孔子所作《春秋》一公一私的性质分别得很清楚 。
[44] 此文收入杨明照《学不已斋杂着》,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年 , 第 29-50 页 。五个书名号均沿原书之旧 。
[45] 《史记》第十册,第 3295 页 。
[46] 王先谦《汉书补注》第六册,第 4270 页 。
[47] 《礼记正义》卷二九,《十三经注疏》,下册,第 1473-1474 页 。
[48] 《周礼正义》第一册,第 193 页 。
[49] 《史记》第十册 , 第 3320 页 。
[50] 汪荣宝《法言义疏》卷十八,中华书局,1987 年,下册,第 507 页 。
[51] 王先谦《汉书补注》第五册,第 3114 页 。
[52] 《史记》第十册,第 3285 、 3296 、 3299 、 3321 页 。《史记》其他自称“太史公”处尚多,不赘引 。
[53] 见《汉书·艺文志》,王先谦《汉书补注》第五册 , 第 3132 、 3140 、 3140 、 3143 、3156 页 。此《志》中此例不胜枚举 。
[54]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十册,第 3319 页 。
[55] 很可能还有包括其父司马谈为著书者之意 。因司马迁本称其父为“太史公”,并说此《书》“悉论先人所次旧闻”,见《史记》第十册,第 3295 页 。本文不深论 。
[56] 《史记》第八册,第 2446 页 。
[57] 晋张华曰“圣人制作曰经,贤者著述曰传” , 见《博物志校证》卷六,中华书局,1980 年,第 72 页 。清赵翼也说“古人著书,凡发明义理,记载故事,皆谓之传”,“是汉时所谓传,凡古书及说经皆名之”,见《陔余丛考》卷五《史记一》,商务印书馆,1957 年,第 85 页 。
[58] 《太史公自序》,《史记》第十册,第 3319 、 3293 页 。《天官书》“太史公推古天变”云云,是掌观察天象之证,《史记》第四册,第 1344 页 。
[59] 《太史公自序》“百年之间 , 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史记》第十册,第 3319 页 。又 3287 页注引如淳曰“《汉仪注》……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 。又第 3296 页“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索隐“石室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谓缀集之也” , 缀集即保管、整理 。又《汉书·司马迁传》补注以为“”即“籀”,读书 , “言读而寻绎之也”,亦可通 。王先谦《汉书补注》第六册,第 4247 页 。
[60] 分别见《史记》第十册 , 第 3287 页注,及浦起龙《史通通释》卷十一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 下册,第 307 页 。
- 司马迁年代简介,司马迁简介
- 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曾谱写的吗
- 聊城高士鲁仲连司马迁写入史记李白视为知音
- 易中天的《中华史》能超越司马迁的《二十四史》吗?
- 屈原任职的历史争议
- 《封燕然山铭》的原文及其翻译
- 李清照生平及其诗作赏析 关于李清照的一生
- 胡亥真的是篡位吗?司马迁记载的根据是什么?
- 独乐园在哪里
- 横纹肌溶解症造成急性肾衰竭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