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翻译家杨自伍:青灯黄卷旦复旦,二十五年“磨”一书

编者按:《近代文学批评史》是美国当代著名批评家、学者、比较文学巨擘雷纳?韦勒克的代表作 , 共有八卷 , 论述了从1750年到1950年跨度长达两百年的西方各国文学批评的历史 。 八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由杨自伍先生耗费二十五年时间完整译出 。 2021年9月26日 , 首届“译文年选”结果揭晓:八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修订版)被授予首届“译文年选”奖 。
《近代文学批评史》1987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第一卷 , 于2007年全部出齐 。 紧接着译者杨自伍先生又开始了逐字逐句的校订和修改 , 于2009年出版了全套中文修订版 , 是为第二版 , 2020年出精装修订第三版 。
八卷|翻译家杨自伍:青灯黄卷旦复旦,二十五年“磨”一书
文章图片

八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修订版) 。本文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杨自伍 , 1955年生 , 祖籍安徽怀宁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语编辑 。 从事文学和学术翻译二十余年 。 1986-1997年由上海译文社出版其译著《近代文学批评史》前四卷 , 2002年至2006年 , 上海译文社又陆续出版了其翻译的《近代文学批评史》后四卷 。 经过三年多的修订 , 2009年金秋 , 《近代文学批评史》(全八卷修订本)作为世纪出版集团国庆六十周年的献礼书 ,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隆重推出 。
杨自伍先生的作息很规律:白天从事英语编辑工作;五点半到家 , 六点一刻晚餐 , 其间有四十五分钟 , 杨先生素来见缝插针 , 伏案工作 , 在饭桌上最多十余分钟 , 然后开始挑灯夜战 , 直至半夜十一点才休息 。 春去秋来 , 二十多年如一日 , 杨先生以一人之力 , 翻译并修订雷纳·韦勒克的巨著——八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 。 二十五年 , 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就这样过去了 , 当我们问起杨先生有没有厌倦过、懈怠过 , 他沉吟片刻说:“我从来没有后悔 , 但是有点遗憾 。 没有后悔是因为我始终相信这套书的文化价值非凡 , 有点遗憾 , 是因为我的精力主要花在翻译这部巨著 , 而放弃了曾经爱好的文学作品翻译 。 ”至此 , 他已经完成了五百余万字的学术和文学作品翻译 。
八卷|翻译家杨自伍:青灯黄卷旦复旦,二十五年“磨”一书
文章图片

杨自伍
老一辈的治学态度对我影响至深
二十多年前 , 杨自伍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 。 他先前并未接触多少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 , 限于帮父亲偶尔誊抄译稿 。 虽然杨岂深是国内研究英美文学的专家 , 长期在复旦大学英文系执教 , 早在解放前就曾在《文摘》杂志发表过几十万字的翻译 , 博涉西方文史 , 但是杨老先生对幼子的教育方法却很独特 。 他并不认为儿子应该天然地继承自己的事业 , 在他看来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 直到他看出杨自伍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学的兴趣 , 才加以点拨 。 杨岂深先生不仅为杨自伍开拓出一个宽阔的文化视野 , 涉及文学、哲学、美学、历史、诗学等领域 , 而且还培养儿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古汉语方面的修养 , 至今杨自伍说起父亲教他古文的方法 , 还是十分感佩:“他曾经亲自手抄古文 , 让我加标点 , 学句读 。 ”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 当时的我国高教部便指定韦勒克的《近代文学批评史》为高校文科辅助教材 , 请杨岂深先生翻译 。 十年浩劫中 , 这套书的翻译计划搁浅 。 1981年 , 译文社编辑找到杨岂深先生 , 请他重起炉灶 。 这时 , 杨老先生年事已高 , 身体欠佳 , 常常手抖不能握笔 , 这项重任就落在年轻的杨自伍肩上 。 为了训练儿子的翻译能力 , 在杨自伍翻译完《批评史》第一卷后 , 杨岂深先生逐字校改、定稿 。 在翻译过程中 , 父子两人也有过分歧和争执 , 也不乏争论得面红耳赤 。 杨岂深主张文字平实 , “辞达而已矣” , 而年轻的杨自伍则认为 , 这类学术性比较强的外国文艺理论及批评文字有些枯燥 , 为便于读者阅读 , 理应在翻译的时候适当提高译稿的可读性 。 因此 , 父子两人常常对译稿一页一页甚至具体到段落展开讨论 , 若无法达成一致 , 就在不违背翻译原则和减损译文水准的前提下 , 尽量寻求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表达 。 父亲对翻译事业的严谨态度深深影响了杨自伍的翻译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