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伯@李天纲:徐光启如何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丨讲座实录( 四 )


徐光启真是一个现代人,他读“四书”,还读亚里士多德作品。400年前的明朝人读亚里士多德作品,这事在当时并不起眼,今天却难以想象。《亚里士多德全集》是前几年由清华大学的王晓朝教授翻译完成的,他问:“天纲,这怎么可能,400年前!”原先我也吃惊,徐光启生前的1624年就刻印了这本书!哪怕主要是毕方济翻译的,至少他是润色、校勘和核定过的。徐光启是用《大学》《中庸》里的文句来翻译亚里士多德,用宋明理学的术语来解释阿奎那神学。
马相伯@李天纲:徐光启如何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丨讲座实录
文章插图
徐光启题陆万言《题琴鹤高风诗册》手迹
徐光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徐光启在科学、文化、教育、宗教方面的贡献,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首先讲徐光启的科学贡献。他和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这是利玛窦、伽利略、邓玉函的老师克拉维乌斯(Clavius)的作品,他是《几何原本》的整理者、注释家,是近代数学的奠基人,徐光启把他叫做“丁先生”,因为克拉维乌斯的意思就是钉子。如此,徐光启也变成了克拉维乌斯的再传弟子了。但是,徐光启同时又继承了汉代的《九章算术》,研究勾股术。
李约瑟讲,在明末清初,中国的科学技术开始落后,而此前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在汉唐,甚至元代,中国的数学都还很领先。到了明末清初,欧洲科学兴起,中国就落后了。欧洲科学是在17世纪、18世纪产生的,利玛窦到中国时正处于起步阶段。徐光启带着一批中国学子加入进去,机会是很好的。如果这个历史不中断,中国科学可能做不到英国、法国、德国那么领先,但至少可以像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丹麦、俄罗斯、匈牙利这些国家一样跟着一起慢慢发展。
中国曾经失去一个机会,徐光启翻译另一本书《泰西水法》。《农政全书》基本是中国古书的摘录,但《泰西水法》这本书是翻译的。徐光启和熊三拔共同翻译,从亚里士多德的物质起源,说到太阳系成形,讲到了行星环绕,地球成形,再讲到地球的大气层,然后才讲地质、山川、河流,最后才讲水运、水法,如何搞水利工程,制造和使用器械、工具,等等。那个时候,科学还没有和神学分开,所以会从天主造物、天体起源讲起,就和《三国演义》《封神榜》讲宇宙洪荒、天地玄黄差不多。
其次,徐光启还搞了一个“农业革命”,也是和欧洲连在一起的。徐光启的《甘薯疏》,在中国推广番薯,而番薯的原产地不是中国,是南美洲。番薯在上海叫“山芋”,不是洋山芋,是山芋(sweet potato)。这个是外来的新鲜之物,16世纪西班牙人把它从墨西哥带到了菲律宾,福建人又从菲律宾带到台湾,再从台湾带到闽南。徐光启不是从这条路线走的,他入教以后和澳门耶稣会士熟悉,从葡萄牙人那里引种。当时还从澳门传入了烟草、玉米等作物。其中,番薯的作用最大,带来了绿色革命。这种作物在东南丘陵一带非常适宜种植,不需要很多水土,石缝中间一点土就能种,产量还很高。闽南、浙南这些地方率先掌握,结果在明末清初时产生了反向的移民运动,福建人、广东人、浙江人居然带着番薯往北方走,以前都是客家人往南方移民。明代末年,兵荒马乱,战争结束以后,清代人口爆炸,张献忠、李自成屠杀了很多地方,清初人口剩下5000万,到了一百年后的乾隆年间,人口变成了2亿5000万,增加了4倍。这就是何炳棣等教授讲的“农业革命”,它的肇端是徐光启的《甘薯疏》。如果讲徐光启引进火炮是军事革命的话,引进番薯堪称是“农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