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审美的生活|《礼仪中国》:重建日常生活的礼仪体系( 四 )


文化|审美的生活|《礼仪中国》:重建日常生活的礼仪体系
文章图片

揖礼
文化|审美的生活|《礼仪中国》:重建日常生活的礼仪体系
文章图片

及笄礼
周制冠礼 , 是我国传统成人礼最为完整的一套仪式 , 后世对其内容删减很少 。 可惜在今天的中国 , 没有一套完整的成年礼的体系 。 在今天的韩国 , 宪法规定十九岁到二十岁的男孩儿女孩儿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参加成人礼 , 穿上韩服 , 男孩行冠礼 , 学习如何使用扇子 。 女孩头发绾成髻 , 插上笄 。 在日本 , 今天仍保留着择吉日庆贺成年的仪式 , 年轻人都要穿上传统和服 , 到神社祭拜 , 以示成年 。
澎湃新闻:你从事一些很实际的礼仪培训的工作 , 像上面说的中国礼仪文化集大成的三礼太过久远 , 它本身就不具备照本宣科的可操作性 , 那我们现在的礼仪的形式 , 比如基本的坐、站、行走、见面、待客等所要遵从的礼仪应该依照什么文献母本来推行?还是主要在实践中摸索和制定更适合当下的?
海英:我国需要重建的是真正具有内在约束力的信仰系统 , 需要重建规范的礼仪体系 , 而且这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 我们会发现 , 去海外旅行 , 一部分中国人礼仪缺失 , 一张张贪食、杯盘狼藉、损坏公共物品的不文明行为的照片屡见报端 。 以上种种行为 , 都与一个自古被外邦称之为“礼仪之邦” , 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国 , 极不相称 。
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 ,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礼” ,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 连自己最独特、最具代表性的礼都消失了 , 那还谈何民族自尊、自信 。
所以我们一定要以中华传统的优秀礼仪内涵为根基 , 结合当下社会生活特征 , 有选择性汲取一些外来礼仪文化核心 , 在形式上加以创新 。 礼学经典之一的《礼记》 , 里有许多礼仪精神和核心价值仍具有现代意义 , 比如一些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行为规范 。 尤其是《曲礼》《内则》《少仪》以及《弟子职》等等这些篇章 , 讲的都是古人言行举止、仪表仪态 , 进退揖让、视听饮食、洒扫应对、待客拜访、谦恭辞让、尊老进贤、邻里和睦等等日常生活礼仪 。 后世朱熹的《童蒙须知》的教学内容 , 都是从《礼记》里面选取出来的 。
澎湃新闻:可以谈谈中国的哪些礼仪可以转化 , 为现在通行的国际礼仪提供一些帮助吗?
海英:从社交往来的礼节上来说 , 比如见面礼中 , 我们传统的拱手礼、合十礼、揖礼都可以转化为通行的国际礼仪 。 这几种行礼姿势端庄优雅 , 操作起来也简单便捷 , 主动性强 , 一方可随时随地向对方行礼 。 相比西式的握手、拥抱、亲吻礼 , 我国这几种传统见面礼行礼时 , 保持了距离 , 虽然少了身体接触的亲密感 , 但是向对方表达敬意的程度一点也不少 。
从礼仪思想的高度来讲 , 我们向外追求言行举止的规范 , 同时也向内注重心性涵养 。 古礼讲究的忠孝信义、舍生取义的品格可以成为当今世界现代文明的行为典范和准则 , 尤其是“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 , 正是当今新形势下的世界需要的 。 另一个核心就是“敬” , 也是值得借鉴的 。 《礼记》有云“夫礼者 , 自卑而尊人 , 虽负贩者 , 必有尊也” , 人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 , 即使是一个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小贩 , 也一定有令人值得尊敬的地方 。
澎湃新闻:你在实际推行礼仪时面临哪些实际的困难?比如是否对于以哪一种仪态姿势为准则大家各执一词等等?在实际推行中不太好进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