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吕国英书论:“书象”之美在“通象”( 五 )


文本|吕国英书论:“书象”之美在“通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172
说书写形式 , 审视当下“现象”不可或缺 。 从宏观意义上 , 如今书写可谓声势浩大、波澜壮阔 , 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均难以与之相比拟 , 仅专业书者就有数十万之众 。 然而 , 若驻目近观 , 则显正象“星点”而“乱象”纷呈 , 书写形式之“乱”尤为重患 。 从书写过程看 , “砸甩拖拽”者有之 , “注射喷涂”者有之 , “摸爬滚打”者有之 , “哭闹喊叫”者有之 , “特技神功”者有之 , “非手非纸”者有之 。 从呈现环节看 , 超大尺幅应有尽有 , 多纸搭配五颜六色 , 一文多体“相互解读” , 红黑并施争相“招摇” , 多章钤印“星”罗棋布 , 仿古做旧挖空心思 , 精于设计穷工极巧 。 凡此种种 , 不一而足 。 这些书写“现象”归结为一点 , 就是以形式统摄内容 , 是为形式而形式 , 是典型的形式主义 。 简单说 , 是以形式加载于内容 , 是将外在设计取代形式建构 。
书写要重视形式表达 , 讲究形式建构 , 追求书写之视觉美、感性美 , 是必然的 , 也是尤其重要的 , 其形式当然可以探索 , 甚至是无所不用其极之探索 , 问题在于 , 书写(象)艺术之形式从何而来?又如何建构书象之形式?
欲明形式建构 , 须谈作品存在 。
文本|吕国英书论:“书象”之美在“通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163
依艺术哲学论 , 艺术作为作品之存在 , 首先表达为作品的物性存在 , 具有其物质性特征 , 任何艺术形式皆如此 , 譬如文学作品呈现为书籍(数据文本) , 电影作品呈现为胶片(光盘、影像数据) , 绘画作品呈现为画面 , 雕塑作品呈现为雕件 。 作品的物性存在是作品建构于某种质料 , 也是作品呈现的载体 。 除物性存在外 , 就是作品的形式存在 , 体现于作品的形态状貌 , 是作品感性美、视觉美的直接呈现 , 也是作品审美评价、判断的重要所系 。 再者就是作品的事实性存在 , 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一种事实 , 体现作品再现某种现实的某个层面 , 说明作品所具有的事实可靠性与现实可信性 。 还有一点 , 就是作品的主题性存在 , 也就是作品所表达的理性或理念存在 , 是作品的思想所在 , 也是作品的灵魂所系 。
如此 , 以上四种“存在”是作品构成的根本性要件 , 相互关系、缺一不可 。 然而 , 是否将这几个方面聚合一起 , 作品就创作完成了吗?显然不是 , 也不可能是 , 其中奥妙就在于质料与形式如何关系 , 也就是上述提出的形式从何而来的问题 。
艺术建构于质料、呈现于形式 , 而事物的质料与形式是一体的 , 不可割裂的 。 前述也已谈到 , 事物的不同 , 是质料与形式不同比例关系所致 , 并且质料只是事物的潜在性存在 , 而形式才是现实存在 , 事物的形式决定事物的现实存在 。 就具体创作而言 , 若将大理石雕刻成作品 , 须将大理石转换成作品形式 , 而大理石的作品形式 , 不仅不是在大理石之外 , 恰恰相反 , 而是在大理石之内 。 其他艺术形式或门类 , 包括书象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等均为如此 , 概莫能外 。 要言之 , 形式不是由外在加载而存在 , 而是由内在开启而呈现 。
文本|吕国英书论:“书象”之美在“通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186
我曾在《创作 , 用性灵开启质料》中谈到 , 艺术形式是从质料之内开启出来 , 艺术创作是创作者“进入”作品的生存现象 , 与作品“融入一体” , 感受之、体悟之、“共舞”之 , 而不是游离于作品世界之外 , 与作品“主客对立” , 统摄之、旁观之、审视之 。 郑板桥有一画竹题记很有启示意义 。 这段题记是:“江馆清秋 , 晨起看竹 , 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 胸中勃勃 , 遂有画意 。 其实胸中之竹 , 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 因而磨墨展纸 , 落笔倏作变相 , 手中之竹 , 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 总之 , 意在笔先者 , 定则也;趣在法外者 , 化机也 。 独画云乎哉?”从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 , 画家进入了竹子的生存世界 , 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 画家将艺术之竹通过笔墨、从宣纸中开启出来 , 呈现竹子的作品存在 。 郑板桥何以能从宣纸中开启作品之竹 , 是其心与竹“灵通”使然 。 事实上 , 面对同一创作主题、同一现实情境 , 不同的创作者最终呈现的作品各有不同 , 根本原因正是不同创作者具有不同的艺术感受力、创作想象力 , 而决定感受力、想象力的是创作者的心智能力与性灵明度 , 并且性灵是否澄明 , 不仅体现智慧层级 , 尤其表达有无艺术创造力 。 譬如 , 同样是面对大理石 , 阿历山德罗斯开出了《维纳斯》 , 米开朗基罗开出了《大卫》;又如 , 同样是使用油彩、画布 , 达·芬奇绘出了《蒙娜丽莎》 , 董希文绘出了《开国大典》;还如 , 同样是运用笔墨、宣纸 , 王羲之行出了《兰亭序》 , 怀素草就了《自叙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