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吕国英书论:“书象”之美在“通象”( 九 )


文本|吕国英书论:“书象”之美在“通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148
就书象艺术如何进入哲学?也有不少书者下功夫于“形式哲学” , 书写中以笔墨技巧与章法变化 , 表达简单的辩证法、朴素的矛盾论 , 突出体现在对老子一段著名语录的书写“回应”上 。 老子《道德经》有言:“有无相生 , 难易相成 , 长短相形 , 高下相倾 , 音声相合 , 前后相随 , 恒也 。 ”是说“对立统一”是道的永恒规律 。 书者意识到字法、笔法、墨法、章法之种种矛盾关系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 即在结体的正与欹、大与小、俯与仰 , 点画的长与短、弯与直、粗与细 , 用笔的迟与疾、方与圆、藏与露 , 用墨的虚与实、浓与淡、干与湿 , 章法的收与放、密与疏、开与合等诸方面 , 通过参差错落、刚柔相济、阴阳和合、计白当黑、焦润相间等技法、匠心 , 体现书象创作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 实现作品的节律呼应 。
要说 , 辩证法与对立统一观 , 当然属于哲学命题 , 但这些只是简单、朴素的哲学范畴 , 如今已基本属于“常识”认知 , 而一旦成为常识 , 就自然被“移”出哲学 , 进入科学 。 通过书写表达之 , 也只是对这种科学性“常识”的“图解”与“形式”表达 , 自然难以构建与表达书象艺术的思想(哲学)美 。
文本|吕国英书论:“书象”之美在“通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040
前述曾言 , 书象之形式就在字象之内 。 书象艺术的思想美同样在书象之中 。 我们知道 , 点画是书象作品的基本要素 , 也是唯一要素 , 而点画的本质是线条 , 思想美能在哪里呢?当然是线条 , 也唯有线条 。 艺术史上 , 融思想美于线条之中的大师并不鲜见 , 中国唐代就有“张颠素狂”“吴带当风” , 其中草圣者 , 张素也 , 画圣者 , 吴道子也 。 “三圣”之线条不是为“狂”而狂 , 为“风”而风 , 而是大唐盛世、融合开放 , 艺术家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思想激扬、情感奔放、生命力勃发张扬的艺术回应与自然展示 。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曾言:“……张公善草书 , 喜怒 , 窘穷 , 状悲 , 愉佚 , 怨恨 , 思慕 , 酣醉 , 无聊不平 , 有动于心 , 必于草书焉发之 。 ”或可说明之 。 再看梵高的线条 , 每一条皆如跳动、旋转的火焰 , 表达着燃烧的生命、如火的愿望 。 蒙克的线条呢?不同颜色与形状的线条“交织”一起 , 传达出对生存与死亡的强烈感受 , 对孤独与恐惧的颤栗与呐喊 。 不管是张旭、怀素、吴道子 , 还是梵高、蒙克 , 均以时代之自我的思想与情感 , 表达与呈现了艺术的思想之光、哲学之美 。
文本|吕国英书论:“书象”之美在“通象”
文章图片

吕国英诗书·作品第0122
书象是汉字书写的艺术 , 本质是线条的艺术 , 尤其是进入纯艺术 , 将哲学之思、情感之美注入书写之线(条) , 不仅可以消弭(汉字)实用性阅读与辨识的困难之虞 , 尤其易于加快实现跨文化传播与书象审美 。
如今 , 艺术继后现代之后 , 已进入“自由之完美”所求 , “自由”是时代精神 , 完美是艺术形式 , 艺术在“自由”与“完美”之间寻觅平衡;哲学尤其关注人文主义 , 进入“生命之此在”所问 , 生命、自由、尊严或幸福 , 成为人们对人生价值意义最根本性的思考与追求 。
如此 , 书象之美就是线条之美 , 就是“交响”着生命、自由与尊严的线条之美 。 书者唯有“牵”起这样的线条 , 并藉之追问天地、思考生命 , 方可进入字象作品世界之境 , 创作字象生命存在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