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我读︱考亭有知音,转精集大成——《朱熹文集编年评注》述评( 四 )


关于朱熹书信部分的系年 , 前面已经提到 , 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研究基础 , 那么 , 是不是采取“拿来主义”的方式 , 作起来相对简单呢?具体观察之后 , 感到远非如此 。 对于已经有了系年结论的书信 , 整理者还要走一遍检证过程 , 是者从之 , 非者证误 , 语焉未详者补证 。 有时候 , 往往草创相对简单 , 因为是没有参照物的独一份 , 对既有研究结论的是非证误 , 则更需功力 。
对此 , 聊以举例观之 。 正集卷二十六《与颜提举札子》 , 系于“淳熙六年冬” 。 本文【编年】云:“据《书信编年》 。 卷二十二有《自劾不合致人戸逃移状》两篇 , 为此札作年确证 , 《书信编年》未举出 。 又《年谱长编》将以上四札前三篇置于淳熙六年六月 , 而此第四札不列六年之内 , 或见文云‘今秋多雨 , 晚田多旱’ , 故以为七年事耶?”这一编年考证 , 对以往研究 , 既有对系年未备者之补充 , 又有对不确者之指误 , 还有对致误原因的分析 。
再看一例 。 卷四十《答何叔京》系于“淳熙初” 。 本文【编年】云:“此篇与下篇当依淳熙本作《答王子合》 。 本篇言《复卦》‘见天地之心’说及心体之说 , 卷四十九《答王子合》二、五书皆言《复卦》 , 二、五、十二书皆言心体 , 故当一时先后所作 。 彼数书作于淳熙初 , 故此与下篇亦当作于同时 。 《书信编年》仍作《答何叔京》 , 置乾道三年、八年 , 不妥 。 ”系年依据宋刊版本对致信对象作了发覆 , 并从文本内容与作于同时的书信加以比较 , 从而作出了正确的系年 , 同时还指正了既有研究沿袭版本之讹而形成的错误 。 这样的系年考证无疑极有裨益于朱熹行历、交游乃至思想的研究 。
整理者对诗文系年 , 还留意利用了新发现的墓志石刻史料 。 例如 , 卷六〇《答朱朋孙》 , 系于“绍熙三年四年间” , 本文【编年】云:“据最近新发现的《程迥墓志铭》(中国江西网上饶频道2014年4月10日通讯员程子华报道) , 程迥卒于绍熙三年五月 。 书云:‘欲为沙随程丈立祠’ , 是在其卒后不久 , 盖三四年之间也 。 《书信编年》置于庆元元年 , 乃因迥卒年误断所致 。 ”利用新发现的墓志 , 反映出整理者对学术动态的敏感关注 , 而对既有结论纠正的信而有征 , 也极大提升了朱熹诗文系年的准确度 。
此外对系年的处理方式 , 也有值得赞许之处 。 现在 , 不少编年的新整理本都将原书编排打散 , 按考证出的系年重加排列 。 自然如此处理 , 将所有作品系于同一年之下 , 有读者便览的好处 。 不过改变了古籍原貌 , 看了总有些戚戚然 。 我们整理古籍一个目的是供研究之用 , 还有一个目的是让古籍保持原貌 , 流传下去 , 而不是要来制造一部“新籍”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这部朱熹文集新整理本处理的方式比较可取 。 即在维护文集原貌的基础上 , 将系年记于诗文题下 。
第四 , 诗词解题注释 。 翻检新整理本 , 理学家朱熹的诗词作品出乎意外之多 。 其实 , 对于朱熹的诗词 , 一向有很高的评价 , 诸如“古体当推朱元晦”、“诗名终是朱文公”、“三百篇以来 , 一人而已”等等 , 只不过 , 道学过强的光芒遮蔽了朱熹的诗词成就 。 文集共收诗词七百六十二篇 , 一千二百一十八首 。 “问渠哪得清如许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少年易老学难成 , 一寸光阴不可轻” 。 除了这些耳熟能详、明白易晓的诗句 , 跟唐宋其他诗人一样 , 朱熹诗词不乏本事和用典 。 并且以广博的学识 , 贯穿儒释道 , 藉诗说理 。 这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 , 会有一些理解障碍 。 因此 , 整理者对集中全部诗词加以注解 , 以“解题”介绍创作背景 , 提纲挈领地概括全篇意旨;以“注释”疏通文意 , 点出本事、用典及阐释疑难词句 。 得“理趣”而祛“理障” , 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 , 从诗词观朱子 , 更可以捕捉到朱熹的全息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