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得流油|刘先银逻辑解析《道德经》:“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31)


从他对历史(Historie) 和历史性(Geschichte)之间所作的区分出发 , 海德格尔称诗歌只能从历史性发源 , 并为历史性所确定 。 他写道:“如果诗人要抒写诗歌的本质 , 这个本质被理解为历史性 , 即那将要来临的东西 (Kommendes) , 那么……诗人的独特性即刻就明朗起来”[47] 。 海德格尔心目中独特的诗人不是别人 , 正是荷尔德林 , 因为他的诗歌起源于那将要来临的时间 。
时间(即未来)的本质是即将到来 , 它与过去之事及现在之事相互渗透 。 荷尔德林的独特性是从命运 (Schickung) 那里发送而来的 。 他的诗歌是一种回应于存在之召唤(或曰存在之言) 的应和之说的先说 (nach-sagenden Vorsagen) 。 荷尔德林的诗歌诉说着 “存-在(Beyng)如何居有自身并仅只是在居有活动中被遣送出来 , 这被称为命运 (Geschichte)”[48] 。
现在的问题是 , 人是漠然于诗人的独特性 , 漠然于那即将来临的(即本真的)时间 , 还是勉力习得对这些东西的关切 , 习得对需要被思的东西加以原发性的追思 。 人要作出这个独特的历史性决定 。 海德格尔接着写道:
我们如何谙习那种关切 , 我们 , 这诞生于若干个匮乏关切的世纪之中的迟来者?
我们习得那种关切 , 这是通过看到那朴拙的纯一性(das unscheinbare Einfache) , 我们不断地原发性地居有这种纯一性 ,在它面前 (vor) , 我们变得愈加敬畏[49] 。
那不引人瞩目的单纯事物的纯一性给我们带来依照思想的古老习惯被称作与存在者相区别的存在的东西 。
处于这种区分之中的存在为老子在他的《道德经》 中第十一个道说 (Spruch)中所说及 。 [50]
紧接着 , 海德格尔征引了《道德经》第十一章全文:
Drei?ig Speichen treffen die Nabe,
Aber das Leere zwischen ihnen gew?hrt das Sein des Rades.
Aus dem Ton ent-stehen die Gef??e,
Aber das Leere in ihnen gew?hrt das Sein des Gef??es.
Mauern und Fenster und Türen stellen das Haus dar,
Aber das Leere zwischen ihnen gew?hrt das Sein des Hauses.
Das Seiende ergibt die Brauchbarkeit.
Das Nicht-Seiende gew?hrt das Sein. [51]
海德格尔所给出的引文与乌拉的版本最为接近 , 乌拉的版本如下:
Drei?ig Speichen treffen die Nabe,
aber das Leere zwischen ihnen erwirkt das Wesen des Rades;
Aus Ton entstehen T?pfe,
aber das Leere in ihnen wirkt das Wesen des Topfes;
Mauern mit Fenstern und Türen bilden das Haus,
aber das Leere in ihnen erwirkt das Wesen des Hauses.
Grunds?tzlich:
Das Stoffliche birgt Nutzbarkeit;
Das Unstoffliche wirkt Wesenheit.[52]
我们可以看到 , 海德格尔对乌拉的译文作了如下改动:他把 erwirkt 与 wirkt 都改为gew?hrt;在 entstehen 一词中加了连接符 , 变之为ent-stehen;把 T?pfe (器) 改为 Gef??e, 把倒数第二行中的 birgt 改为 ergibt;他两次使用 zwischen 一词 ,比乌拉多用了一次 。最为引人注意的是 , 他把 Stoffliche 改为 Seiende , 把 Unstoffliche 相应地改为Nicht-Seiende , 把 Wesenheit (用) 改为Sein , 同时沿用了乌拉把“無” 翻译为Leere 的做法[53] 。 以下是《道德经》第十一章的原文:
卅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而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而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众所周知 , 古汉语中没有明确的标点符号系统 , 这有时引起对同一文本不同的断句方式 , 由此其释义也有所不同 。 有关对第十一章的理解 , 笔者以为前面三个“有”字是读为跟随“無”还是读为组成“有……之用”词组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 多数学者选择后面一种看起来似乎更为平易的读法 , 即 , 有車之用 , 有器之用 , 有室之用 。 在理雅格的英汉对照译本中 , “有”被断在前一句 , 即随“無” , 但他的释文与后一种断法的释文相同 。 当“無”与有被分割开来 , 它很容易地被视为一个抽象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