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圆桌|法律人类学的经典阅读(上):为何读,如何读( 九 )


对谈|圆桌|法律人类学的经典阅读(上):为何读,如何读
文章图片

《努尔人》书封
《努尔人》在同一年出版 , 提供了一种无国家社会中社会秩序生成动态机制的扎实精巧的展示 , 可以说 , 普理查德关心的既是法律和政治问题 , 也不是法律和政治问题 , 因为这本书的一个目标 , 主要是针对非洲政治制度建立起的政治乌托邦构想 , 做出了一个民族志知识意义上的回应 。
如果这是学理上的分析 , 那么还有另一重现实上的分析 , 这就涉及到《努尔人》的另一重目标 。 普理查德在序言一开始就指出了 , 整个研究是在英-埃苏丹政府的要求下开展的 。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努尔人》其实应该叫做《努尔牛》 , 在普理查德笔下 , 努尔人成了牛的寄生虫 , 他们的宇宙观、亲属关系、聚落生活、都和牛这一重要的存在或财富息息相关 。 为什么普理查德会花那么大的力气笔墨去书写努尔人的牛?这和具体的历史情境有关 。
在豪厄尔的读书会上 , 导读的同学特别说明了这个研究开展之前的历史 , 由于殖民政府向努尔人征税 , 要求以牛纳税 , 引发了这一松散的游牧人群的集群反抗 , 也导致了殖民政府的军事镇压 。 对该地方的管理从间接转为直接 。 这个不仅是《努尔法律指南》的背景 , 而且也构成了《努尔人》不断将焦点转向牛的一个潜在的历史原因 , 因而这本学术著作的重心就不仅仅是一个学理的论证 , 更在于提示殖民政府如何尊重地对待努尔人围绕着牛而建立起的一个整体的社会文化生活 。 这一点也同样反映在了普里查德给豪厄尔所写的序言里 , 他认为这本书(《努尔法律指南》)相对于它的学术价值 , 更重要的是它的现实价值 。
普理查德的良苦用心 , 由一个曾经的殖民地官员 , 后来的人类学生来去完成 , 也反映出当时的英国殖民情境之下人类学者的某种操守 , 和其特别的时代性 , 人类学不仅后来被视为殖民者的帮凶 , 彼时也有人类学家在不断地通过直接或曲折的方式来对整个殖民治理提出批评 。 我觉得这是这个时候的一些价值 , 留下的一些精神 。
后来 , 马林诺夫斯基对心理学、活生生的人的关注 , 和包括普理查德在内的一些学者对殖民治理的持续批评 , 由他们共同的学生 , 也就是马克斯·格拉克曼那里汇集 , 所以我很期待之后的读书会 。
最后的部分 ,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领读的一期 , 《金翼》的阅读 。 当时的重读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 , 就是其文明的内在关怀 。 观察最近几年中国学术的发展 , 就会发现 , 在社会科学内部 , 很强调人文关怀、经史传统、文明视野和对经典的阅读、继承 。 就好像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内部 , 都在呼吁新一轮的文明转向 。
刚才尹韬老师对民国时期英国理论的引入和那时候一些学者的发展 , 有了很好的梳理 。 吴文藻以降 , 几个学生 , 都在关心社会学、人类学与中国文明经典之间的关系 , 费孝通和儒家 , 李安宅对《礼记》《仪礼》的社会学研究 , 瞿同祖对传统法律的研究 , 以及林耀华对传统人生史的写作和《史记》的关联 。 可以看到 , 这些都不是对布朗式社会人类学的因循 , 而是立足于自身文明、文化和时代做出的创造性转化 , 时至今日都具有厚重的启发 。
具体就《金翼》来说 , 我关心的不是它那个动态均衡的理论部分 , 而是它的认识与方法论 , 就是怎样以中国人自己的文学形式去写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 将天地人 , 身、家、国、天下的关联关系 , 以大历史中一个小人物和小家族的故事表达出来 , 把历史的纷乱和延续 , 社会的对立与和谐 , 命运的兴盛与衰败 , 个体的生与死 , 做人的好与坏都蕴含其中 。